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城乡,教师,农村如何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承认差距,均衡才有价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主要是看教育部门的主管领导重不重视农村教育。要保证城乡教育均衡化,讲绝对均衡是不可能的,但应该尽量缩小差距。本人认为主管部分要做好这些工作:1.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建好校舍和实验室等硬件建设。2.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特别是体音美老师,真正动员一些教师骨干下乡,进行传帮带。3.提高农村教师补贴津,让教师安心扎根农村学校。4.城乡学校结队互动,加强校际交流交往,开展教育教学教研和文体活动。或市直学校与镇乡挂钩互助。如果以上措施得以落实,农村教育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想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加大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教育环境。
农村的教育环境太差,操场还是土的,下雨下雪天体育课,活动课叫停,刮风天尘土飞扬,根本出不去,班级还没有饮水设备,各项设施不齐全。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 城乡教师流动起来。
城里的名师送课下乡,提高农村老师的授课水平,更新授课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真正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三 提高农村老师的各项福利待遇,提高工资待遇。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才能留得住优秀人才。现在农村老师也有百分之十的补助,可一个月就三四百块钱,对于优秀人才根本不起作用。从实施至今没有一个城里老师为了补助下到农村来任教,都不够上下班的油钱。
职称的名额向农村倾斜,或者必须有农村教学经历的才能定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教育的形势特别严峻。一个班级四十多人,学习的不超过十个,这是初一,初中刚刚起步就这样,初二初三还能剩几个学习的?老师甘生气,不敢管,家长不配合。
师资不行,环境不行,配套设施跟不上,学生不行,家长不行。国家再不出手,农村孩子想出人头地太难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实现城乡教育均衡,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的政策保证,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其中就牵扯太多的问题了,我觉得10年之内难以实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学习最好的自然环境在哪里?在农村。农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看得见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草长莺飞。听得见溪水潺潺,鸟语啾啾。亲眼目睹芳草地,绿荷池,菊花黄,白雪舞,更能亲近土地和自然山水,体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的历程,置身于左邻右舍六亲融洽的亲情氛围之中,不呼吸城市污浊的空气,听不到人来车往的喧嚣噪声,农耕文明净化心灵,纯朴风气颐养精神。把最好的学校办在乡村,把最好的教育资源配置在农村,让孩子们在最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里读书学习成长。如今,人们的认识偏离了正常的逻辑思维,追求城市化,纷纷把孩子送到拥挤污浊的城市里读书,刻意拔苗助长,人为地剥夺了孩子的天性童贞,还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退化了体质,野蛮了精神,培养了孤独的性格,自私的品德,脆弱的灵魂,怕苦怕累,经不得风雨,受不了挫折,最終造就出不会感恩,六亲不认,唯我独尊,只追求物质享受,不追求奉献社会的精致的利自主义者。这就是当今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教育结果,也是教育功利化造成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实现这个就要资源下放和资金支持,尤其对乡村在职教师的工资提高一成以上,同时要有职称大量倾斜,当然,生活环境也要支持,哈哈,就是说让老师生活不比城里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有关教育布局配源的问题。目前城镇与乡村的办学条件与师资力量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财力不足所致。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师生配比的教师定额都是财政负担。城镇学生足额,配比教师足可保障,学校规模大办学条件必然也有保障。农村学校生源少,学校规模小,在满足教师资源和办学条件自然形成缺泛现象。俗话说\"麻雀虽小,肝胆具全\",对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而言\"几人是教,几十人也是教\",从这些现象就可以看到农村与城镇的教育资源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坚持\"就近办学\"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和调整师生配比的资源,对农村学校偏斜,特别是对边远贫困山区要特殊对待。要特别扶助教学点(|一3年级),注重教学环境安排和教师的安定,办学拨款和分配教师要优待一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