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人总是把“孔孟之道”挂在嘴边,“孔孟之道”到底是什么?
孔孟之道,儒家,儒学中国人总是把“孔孟之道”挂在嘴边,“孔孟之道”到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人总是把“孔孟之道”挂在嘴边,“孔孟之道”到底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沈巍说过,不是我有学问,是你们读书少了,多看书你就知道了。古代政治家,思想家,道德教育的先驱,对社会稳定,提高人们道德品质,有好多人需要好好看看书,让自己明白事理!知书达理,就是从这里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孟之道,贵在以人为本,孔曰成仁,仁字很好理解,就是爱人,奉劝天下君主要维持对天下百姓的统治,又必须要让百姓生存下去,要养鸡取蛋,不可杀鸡取蛋,谒泽而渔,孟曰取义,义字也很好理解,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孟之道的新时代内涵
一、一般说“孔孟之道”是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孔子那里体现在“仁”和“礼”两个字上。内在为仁,外在为礼,仁是核心。“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的思想精髓在四心上,即仁义礼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人人自足,心学由此发端。总之,孔孟之道,在古代除了修身的意思外,更多指以礼为形式的社会规范。
二、由孔孟到思孟,大学、中庸成为儒家学说精华中的精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修身思想成为主流。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儒家思想从此不再只是规范,而是有了更多哲学的味道。
三、今天我们谈孔孟之道,如果还放在社会规范里思考,就会问题多多——现代法制社会往哪里摆?如果从人生哲学的意义来思考就会顺畅得多。用王阳明的话说,用一个“诚”字,修好你的“心”才是真正的孔孟之道。有人说这算不算六经注我?问题是,什么时候不是六经注我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仁义道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孟之道的传承,是通过封建国家推广、公私教育、家训家规等传承下来的。
“孔孟之道”已深深流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什么是孔孟之道?“孔孟”是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孟之道”就是儒学思想。自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历经“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直至战国时的“亚圣”孟子,形成了更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所以,儒家思想被称为“孔孟之道”。
儒学思想主要是为建立封建秩序,包括涉及国家和家庭方面。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多采用“法家”的“霸道”,无暇顾及儒家所提倡的“王道”。当时的儒学是依靠孔子兴办私学、弟子三千、以及再传弟子得到不断传播的。
秦帝国重用法家、“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沉重打击。直到西汉时,汉武帝采纳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到两宋时,涌现了一大批儒学代表人物,包括陆九渊、程颢、程颐、朱熹等人,他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到明代,儒学成了“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影响深远。直到进20世纪,又出现了以熊十力、牟宗三等人为代表新儒学主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吸收好的方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仁 仪 礼 智 信。
上一篇:和谁一起去旅游?才会劳心劳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