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历史或影视剧总遇到皇帝明知谁是奸臣却不铲除他?
奸臣,皇帝,忠臣为什么历史或影视剧总遇到皇帝明知谁是奸臣却不铲除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说大家都是为江山着想,都是忠臣没有奸臣,只是为主子尽忠的方式不同而己。
这就是典型的帝王是非观,无所谓正义邪恶,要为我所用,无可无不可。
类似的示例还有乾隆和和珅这对cp,难道说和珅贪爱赂几十年,皇帝当真不知不觉么。那也太小瞧皇帝的手段。清朝前期几个当家人,都不是省油的灯,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便和珅这个小丑去折腾而已,再怎么敛财也是肉烂在锅里,还不是给皇帝家的金库做一个临时保管员?
和珅倒,嘉庆饱。
养的土肥圆的和珅,何尝不是乾隆皇帝赠送给嘉庆的一份厚礼。
还有一点,皇帝使用奸臣,有一个好处就是知道奸臣的缺点,把柄,这样能用的时候就用之,不听话的时候可以敲打之,群情激奋的时候可以斩杀之来平息民间和官场的怒火。
一箭三雕,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划得来的买卖吗?
相比之下,其实清官反倒比较麻烦,忠心报国,没有私心,一切都是伟光正。皇帝只有不断的褒奖你,却很难驾驭你。这个就是有点麻烦了是不是?
还有,如果碰到像海瑞这样的直肠子,动不动抬着一个棺材干工作,临终一死谢君王,这怎么好操纵嘛。
所以说,皇帝不铲除奸臣,有多方面的考虑。有时候是用奸臣的才能,容忍其奸;有时候是用来平衡清流的势力。有时候是先养后杀,有时候是作为后备平息弹压民愤的棋子。
总而言之,奸臣的用处很多,皇帝的手段,也很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纵观历朝历代,大凡一个王朝的终结,基本上都是奸臣误国,积重难返而造成的,而这些末代皇帝,大部分都是有心治国、无力回天,因为末代王朝的病症,大都从前几代帝王开始了。
那么,历史上的皇帝明知道谁是奸臣,但是却不铲除他,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得分两种情况谈,一种情况是皇帝确实愚顽,不辩忠奸,另一种情况,是皇帝非常睿智,俯察万物,善辩忠奸。
第一种情况,皇帝不办奸臣,是不知道谁是奸臣,而第二种情况,就比较复杂,我们今天详细探讨一下,一位明君,为什么不杀奸臣?
什么是奸臣呢?我认为奸臣就是贪赃枉法、营私舞弊、中饱私囊、卖官卖爵、巧言令色、蒙蔽圣听、排斥异己、国之蛀虫都可以称之为奸臣。
清代大奸臣和珅
清乾隆皇帝宠信的大臣和珅,堪称清王朝历史第一大蛀虫,和珅的个人财产,力压十八世纪任何国家的富贾,位居世界首富。
很多人认为和珅只是一个贪官,其实不然,和珅不单单贪污,他在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这方面,手段也是相当血腥的。
和珅就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后大兴文字狱,把反对他的一部分文人派一律诬陷为“私藏逆书”、“禁逆不力”或针对作者本身的“多含反意”、“诋讪怨望”等作为谋反的罪证。而清王朝著名将领阿贵、乾隆宠臣福康安等都被和珅陷害,和珅陷害武官的情况有多么严重呢?据文献记载,“陷害武官大半”,而西北苏四十三叛乱被平后,“阿桂和海兰察等三十余将上书,奏请乾隆帝禁止和珅再度领兵。”
可见和珅不单单贪污,在排除异己方面,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调正白旗满洲都统,充清字经馆总裁,授轻车都尉世职。不久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不久因平回乱,封一等男爵。和珅已经成为了朝中四大势力之一,四大势力分别是以阿桂为首的武官派、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以钱沣为首的反对派、以和珅为首的贪官们。乾隆四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乾隆帝从京师出发,开始第六次南巡。和珅在第五次南巡时亦有随行,但这次和珅的势力与几年前倍增数倍,更由于和珅下令各府进献资金,国库未曾花一毛钱便完成南巡的准备。所以乾隆帝下令和珅南巡时站在自己旁边,以显示其功绩。
嘉庆二年(1797年),和珅管理刑部,去掉户部管理工作,不久以军需报销复管户部。十月,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朝中只剩下刘墉和董诰两个暗中反对和珅。乾隆帝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
乾隆、嘉庆两帝的人身自由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为无论是太监、官女或者是亲信官员都有可能是和珅派来的间谍。嘉庆侍读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就是一例。和珅并且能掌握官员的生杀大权,所以刘墉装老,董诰装傻来瞒骗和珅,但是两人仍被和珅一党孤立。就连嘉庆也得小心行动。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乾隆皇帝宠信和珅的原因揭秘
和珅讨好巴结乾隆皇帝
很多人觉得我这样说是错误的,君主和臣子之间是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珅怎么能讨好巴结皇上呢?
其实皇上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而乾隆皇帝生在清朝财力鼎盛时期,好大喜功的性格则非常明显,相传乾隆皇帝喜好做诗,喜欢收集文房四宝,好把玩玉器瓷器,他喜欢大家叫他圣主,而和珅就投其所好,你喜欢玩什么,我就陪你玩什么,不单要玩的好,还要吹捧你,让你觉得自己确实厉害。而至于把玩物件方面,和珅则巧取豪夺,搜罗3珍异草进献给乾隆皇帝。
和珅大把的投入,自然产出颇丰,他得到的是乾隆无比的信任,同时给予他绝对的权利。
和珅理财能手
一个王朝的兴衰,和国库充盈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国库空虚,别的不说,单单长江、黄河决口发水灾,这赈灾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遑论其他?
所以说,不管那个朝代,国库一定要充盈,而和珅作为乾隆皇帝的宠臣,他的理财能力堪称一绝。
乾隆皇帝一生有六次南巡,仅次于康熙皇帝的七次南巡,但是乾隆皇帝南巡多以玩乐为主,不同于康熙皇帝南巡,多以督察黄河等河道水患为主。和珅的理财能力有多么强呢?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如此大的消耗,竟然没有动用国库一分钱,这都是和珅的功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