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魏延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该如何客观评价他?
汉中,刘备,蜀汉三国魏延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该如何客观评价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就是为什么魏同学在五虎将时期并无大展拳脚的用武之地,亏了老板刘备的识人之明,后来擢升他为汉中太守。
刘备同学打仗虽不怎么样,但是识人、用人这一套确实是连诸葛亮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可是魏延同学的性格是有明显的缺陷。在五虎将健在的时候,魏同学由于年轻资历浅,并未有什么发言权,但是他年轻啊。最后终于把五虎将都熬死了,最后张狂自大的性格就显现无疑了。
这一点,刘老板也是早就知道也看出来的,所以伐吴的时候,还派了马超去“协助”他镇守汉中。刘老板这一招有三层意思,第一,汉中拒曹关系到伐吴成败,怕魏延刚愎自用压不住场,让马超去加强防御。第二,马超是降将,单独让他镇守汉中不放心,两个人刚好,而且又可以相互钳制。第三,让马超协助魏延,而不是魏延协助马超,是对魏延的鼓励加磨炼。
马超能力、名声、地位皆远在魏延之上,此举让马超更加失望,导致47岁就郁闷而死。反而让魏延更加洋洋自得,自认为刘老板都觉得他很牛。
事实,刘备和诸葛亮都知道魏延有将才,但是性格比关羽还刚愎自用,能力却是在五虎将之下。也真是后期蜀中无人了,不然魏延这样的人才在魏国还真只能做一个太守。
不然你想想,“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怎么就成为笑谈呢?说明连魏延都并不具备做“大将”的资格。更别说有五虎上将那样的能力了,甚至还不如后期的姜维。若不是三国演义把他写的有点看头,真实历史上他还真没什么可称道的大亮点。可惜的是,他没有关羽的命,却得了关羽的病,结果只落得个叛将结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此人先是刘表手下的大将军,不满蔡瑁张允主政就暗自与刘备私通,有点背主的嫌疑,不过,投靠了刘备之后,找到了发挥的空间,最令人骄傲的就是汉中战役射掉了曹操两颗门牙,最窝囊的死法就是倒在了自己阵营的枪口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强诸葛之智,冤魏延之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延,字文长,生年不详,逝于公元234年,义阳平氏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桐柏县。对于魏延的评价,历史上褒贬不一。
每当读刀跟魏延相关的内容,我就想起曾经刘备为选汉中太守大会群臣时,魏延说过的豪言壮语,“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魏延是好是坏,我个人觉得还是需要理性看待。 下文就以我个人的观点分析魏延是个怎样的人。
性格孤傲,难以与同事相处。
同时期的吴国国主孙权曾经评价过魏延,说“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简单的翻译过来就是:杨仪、魏延两个人就像放牛的小孩一样,即使有些微博的功劳,然而一旦听之任之,情况肯定不容乐观。如果诸葛亮哪天不在了,二人必生祸端。
从对话孙权的话里也能看出,当时魏延跟杨仪的关系闹得很僵,谁也不服谁,一旦一方得势,另一方必然要遭祸害。所以结果是杨仪得势,魏延身死灭族。
对于魏延与同事难以相处,在《三国志》里也有记载,参考“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大意是:平日诸位将领一向不和睦,当时时论也认为一定由魏延接替诸葛亮。不单单是与杨仪有问题而已,与别的同事也有问题,只是别的同事碍于魏延当时的势力,不得不低头回避,所以当魏延出事之后就没有人出来帮他说话。
有勇有谋,一心向汉。
在《三国演义》里记载,魏延是先蔡瑁后跟韩玄,但事实上,魏延一生就追随过刘备一个人而已,并不像演义里所说的先事二主。这个参考《三国志-魏延传》里的记载“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部曲就是私人武装的意思,私人就是白身的意思,当时魏延并没有投靠任何势力。
为什么说魏延有勇有谋呢?
首先在军事能力上就能体现。刘备一向识人很准,在汉中太守的选人上,大家都人家汉中乃蜀地屏障,非一重臣不能当。在大家都以为非张飞莫属的时候,刘备却直接跳过张飞直接选了魏延做汉中太守,可见刘备是对魏延的能力积极肯定,而且事实上魏延也做到了刘备对他的看重,镇守汉中将近十年一直相安无事。
其次在用计谋上也能体现。魏延曾经提出一条直到现在还一直争论不休的计谋-子午谷奇谋(对于子午谷奇谋,我个人曾经写过自己个人看法,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对于这条计谋,诸葛亮却不用,他认为此计太过于凶险,还是步步为营妥当。对于这条计谋,个人认为也是太过于需要配合,需要重视的环节太多,所以一着不慎有可能满盘皆输。虽然诸葛亮没用此计谋,但这并不否定魏延缺少谋略,相反证明了魏延并非单纯的武夫。
为什么说魏延一心向汉呢?
首先,魏延一生只追随刘备①,从未效忠过任何势力,这是其一;
其次,魏延至死都只是为了要杀死对头杨仪,也没想过要北投曹操;
最后,参考《三国志》; 最后,从“不便背叛”也能看出魏延心里只有汉朝。
总结,个人认为,魏延虽然性格孤傲,但忠心可见的,能力能与关张等人并驾齐驱。如果魏延真想反刘禅,他完全可以投靠曹丕,以他的个人能力,在魏国能混到起码不低于张郃的职务,这样一来他完全可以依靠魏国的势力来报杨仪之仇,但他也没有想过要投曹丕,而是抢先回蜀国想在路上截杀杨仪,虽然最后被反杀。估计刘备也看出魏延的性格,也看出魏延有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材,所以就给到汉中当太守,一来回避同事之间的矛盾,二来为刘备北拒曹操。有意思的是跟关羽一样,两个人都是因为性格而误事,如果在性格上有所低调,估计两人也不至于死。
上一篇:怎么摆脱痴情男人,这个人心理素质很强大说什么都不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