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夷陵之战,如果马良和赵云魏延守汉中,孔明随军出征,历史会不会改写?
刘备,东吴,汉中夷陵之战,如果马良和赵云魏延守汉中,孔明随军出征,历史会不会改写?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夷陵之战,如果马良和赵云魏延守汉中,孔明随军出征,历史会不会改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假如诸葛亮随刘备出征攻打东吴,在夷陵之战中,如果刘备能够做到言听计从,这一战要取胜其实也很困难,要说能够打个平手各有胜负这种可能性比较大,蜀军或许是不会失败的那么惨造成那么严重的损失,但如果刘备对诸葛亮的建议不予采纳,诸葛亮即使随军出征也无济于事。
可这个时期,诸葛亮是不主张对东吴发起征讨的,他联吴抗曹的主张没有变,而刘备执意要为关羽复仇,双方的分歧很大,难以达成共识,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即使随军出征,其作用很可能大打折扣,诸葛亮点子再多也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夷陵之战刘备的败绩要改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独只有刘备放弃攻打东吴养精蓄锐、做到知己知彼等待时机才是上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古人认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当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诸葛亮会表现出反对的态度,但又不是很强烈的反对态度。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是应该反对的。
一,违背了“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既定方针;
二,违背了隆中画策时的君臣之义。当时号称“如鱼得水”的君臣关系已荡然无存;
三,典型的军事冒险行为。如果魏、吴联手的话,蜀国有亡国之祸。
但诸葛亮又不会太激烈地反对:
一,遵守君臣之道,但不做愚忠死谏之臣。抓紧准备补救措施才是当务之急;
二,孙、刘有婚姻之亲。二人都不顾及亲戚了,诸葛亮犯不上把自己搭进去;
三,这一点最重要,就是诸葛亮的亲哥诸葛瑾在东吴,弄不好就是个政治问题了。
所以,诸葛亮后来会说“法孝直(正)若在”的话。法正是本土人士,当时的威望可能还在刘备、诸葛亮之上。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如果诸葛亮不顾一切去赞成并参与灭吴行动,结果会怎样呢?
我认为结果会稍微好一点,那就是不至于让陆逊一把火把部队都烧光了。那结果就是蜀、吴更加长久的对峙。而这时候的孙权必然投降曹魏,曹丕一定会大举从汉中、南郡等地多路进兵,与东吴夹击蜀汉,刘备同样会大败。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诸葛亮一定可以战败陆逊。那么我们姑且认为诸葛亮的确可以打败陆逊,然后大军攻入东吴境内;但这个时候魏国的军队也一定在蜀国了。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懿如果不会用那就不叫司马懿了。而诸葛亮未离开蜀地,则曹魏必不敢大举进攻,只是出点兵应付一下孙权就行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夷陵之战,如果马良和赵云魏延守汉中,孔明随军出征,三国归晋的历史也不会改写。"马氏五常,白毛最良″,也就是说,在马氏五兄弟中马良是最优秀的,他远胜于马谡,赵云勇冠三军,魏延勇谋兼备。连看门守户之犬的张鲁都能统治汉中数载,马、赵、魏守汉中绰绰绰有余。孔明随军出征决不能犯被陆逊"火烧连营″的低级错误,而保存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对吴作战中处于优势。但是,在对吴的政治态度上,孔明和刘备的思想是对立的。孔明的主张是"联吴",而刘备"舍大义而取小义″,为二弟复仇高于一切。即使东吴做出极大的妥协与让步,"归还荆州,将杀害关羽的凶手交给蜀国″,可刘备仍不依不饶。”这给诸葛亮出了一道难题,主命不可违,当初刘备伐吴,诸葛亮和赵云都若谏从。即使孔明随军指挥也不一定完胜东吴,且杀敌一千自残八百。这种局面让魏国偷着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蜀伐吴无非三种结局,和、胜、负。唯有第一种结局是最佳的,可惜被刘备一票否决。但是,和,也不一定改写历史,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何况胜与负都对蜀是不利的甚至是致命的。所以说,即使孔随军出征,也改写不了史,三国归晋是必然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会改写
军事方面,刘备在世的时候根本不听诸葛亮的,全听法正的,法正死了之后,刘备很少听别人,诸葛亮在刘备伐吴之前劝阻都无果,就算跟着刘备去出征,在前期蜀军连连大捷的情势下,哪能劝得动刘备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如果是那样,可能要重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