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魏延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该如何客观评价他?
汉中,刘备,蜀汉三国魏延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该如何客观评价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时,魏延随就后悔了。于是他派人去观察杨仪等人的动静,才知道他们全都准备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计划行事,各营寨都依次引兵撤退。魏延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震怒,于是他就趁杨仪尚未发令撤军,自己就率先带领手下的部队直接南归。而且,还让人烧毁了所过地方所有的栈道。
魏延、杨仪各自上表控告对方叛变,一日之内文书都传递朝廷。后主刘禅就此事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蒋、董二人听到消息后都一至保证杨仪忠心而怀疑魏延不轨。杨仪等昼夜兼行,但由于需要劈山开道,因而在魏延之后到达。而魏延先到后就占据南谷口,还派兵将阻击杨仪等人。
这时,杨仪就命何平在前边抵御魏延。何平见到魏延后就斥责他说:“丞相刚则归天,尸骨还未寒,你们这些人竟敢如此行动,还是人么!”这时,魏延的兵士都知道自己的主帅做事不对,于是他们都不听魏延的指挥,全部都散去了。
无奈之下,魏延只是与他的儿子逃往汉中。这时,杨仪又派马岱追杀魏延,马岱追到后就砍下魏延的脑袋。之后,刘禅又诛杀魏延三族。此时魏延终于玩完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工作中,有这样一种人,能力很突出,但个性太明显。
不大看得起身边的同事,说话一副唯我独尊的口气,合作起来让人很不愉快,常搞得很尴尬。
这种桀骜不驯的牛人,如同一柄双刃剑,合作好事半功倍,合作不好就鸡飞狗跳。
以致于有的公司在任用人时,都不太愿意用这种有能力但脾气不好的人,怕压不住。
在三国里,也有这样一位特点鲜明的人物:魏延。
他曾一度是蜀汉阵营的支柱,深受老板信任,但最后怎么会遭同僚的清算,留下千古罪名呢?
当老板信任的人
魏延真正在蜀汉集团出名,源于被刘老板指定为汉中太守。
当时,刘备刚进位汉中王,汉中作为益州北门户,需要找个得力战将来镇守。
当时有资格当选的,就是蜀汉除关羽外的各大虎将。
谁可能当选呢?赵云不被刘老板喜欢,黄忠年纪大了,马超挺不错,但是名气太大老板怕压不住他。
到了这一步,大家都觉得只有张飞最适合了,既是老板创业的伙伴,能力又强。
结果出人意料地是,魏延当选汉中太守。
在一个大集团要跨越式上升,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刘老板知道大家不服气,就问魏延:镇守汉中的具体工作计划是什么?
魏延回答了两句话:曹操自己带兵而来,我为大王拒之门外;要是其他人带兵而来,我为大王吞并了。
一番话,让原本心存疑虑之人都明白了,说出这样可行的方案,是老板在帮他树立威信呀!
落实到执行层面,魏延也在各个要塞派兵驻守,一旦敌人来袭则全面出击打击敌方。
随后的十五年里,魏蜀战争不断,但曹军始终未能踏入汉中半步,魏延回报了老板肯定。
到刘备称帝时,魏延被进封为镇北将军。
当老板信任的人,前途总是光明的。
人际关系玩不转
在刘备时期,对魏延是很照顾的,所以魏延多少有些任性,也越来越高傲。
但人生难料,刘老板在白帝城就撒手人寰了,而新的领导人诸葛亮跟魏延的关系可就微妙多了。
不过诸葛亮还是很器重魏延的,在北伐期间,给魏延的权力非常之大,享有三军决策参与权和地方管理权。
而魏延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信任,数次击退了曹魏的军队。
而真正让他们产生分歧的,是诡异的子午谷奇谋。
关于这件事一直争议不断,有部分认为要是当初诸葛亮听从魏延的建议,可能长安早就拿下了,当然历史不容假设。
但是从这件事之后,魏延对诸葛亮的印象就变了,认为他是个胆小鬼,就这样彼此都留下了心结。
在跟同事时间,魏延也没给好脸色。
有一个叫刘琰的人,是个风流名士,又和诸葛亮关系非常好,人比较狂,看不起魏延这样的武将,两人就经常吵架。
有一次两人又吵起来,那天刘琰多喝了几杯,所以言语有点荒诞,魏延就借着这事找诸葛亮投诉。
诸葛亮知道把刘琰骂得狗血淋头,还让他做了书面检讨,让刘琰很是窝囊。
跟魏延最不合拍的同事,当属长史杨仪,两人可谓是天生的冤家。
在诸葛亮手下,魏延负责协助军务,杨仪负责执行,要说这两位要是合作的好,诸葛亮就不用那么鞠躬尽瘁了。
偏偏他们两像公鸡一样,互相看不顺眼,势同水火,让诸葛亮这样的大师也束手无策。
调节了N次之后,诸葛亮还专门写了一篇议论文《甘戚论》希望能调解两人的关系,结果也是浪费力气。
魏延爱动刀,杨仪动感情,这一文一武的两种杀伤力武器,让蜀汉的决策层没点消停。
常常就是这样,两人一吵架,魏延就拿起刀子晃了晃,杨仪就开始痛哭流涕,表示委屈。
最后连蜀汉的铁嘴费祎出动来到他们中间进行劝和,这事摊谁身上都是累!
因个性而蒙冤
诸葛亮在世时,魏延和杨仪尚且如此,诸葛亮死后两人就直接上台面了。
按当时的职务安排,魏延是军务二把手,而杨仪和费祎都属于丞相属官,没有领兵权。
最后蜀军撤退,魏延被杨仪安排断后,魏延不服这种安排,让杨仪自己回去。
杨仪上书刘禅说魏延不服从管理有叛乱的意图,这下子事闹大了。
说到底这事魏延做法太偏激,大家都听信杨仪的说法。
魏延自己解释不清,只好带着少数随从逃跑,最后被蜀将马岱斩杀。
说魏延谋反实在是冤枉他了,主要还是魏延的个性太强,导致和同事关系不好。
杨仪怕他日后要清算自己,所以先下手致使魏延陷于万劫之中,魏延为他的个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有人专门写了一首诗送给魏延:
一曲悲歌半生桀,壮志未酬尸骨寒。
遥想汉中嘶千里,巍巍霸气震秦川!
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魏延身上比较复杂的,多少年来也被大家所争论,从他的身平,笔者有三点启发想跟大家分享:
1、在工作中,我们要跟很多人协作,这就使我们常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和个性去适应别人,但很多人却无法做到这点。
个性太强,让跟你合作的人无法接受,也让事情的进度被耽误,造成不小损失。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个性,也要学会和别人协作。
2、在一个组织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你在处理事情上变得更顺畅,同时也让心情更愉快。
试想每天面对一群互不搭理的同事,是不是连上班的欲望都没有呢?
同样跟同事交恶,还可能被穿小鞋哦!
上一篇:怎么摆脱痴情男人,这个人心理素质很强大说什么都不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