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同样面对叛乱,唐玄宗和汉景帝孰高孰低?
叛乱,玄宗,安史之乱同样面对叛乱,唐玄宗和汉景帝孰高孰低?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玄宗不放心守城将领,逼其出兵,导致临时招募的新兵全军覆没,长安陷落,玄宗仓皇出逃到马嵬坡,士兵哗变杀死杨国忠,玄宗无奈叫高力士勒死杨贵妃,把皇位传给儿子李亨(唐肃宗),唐肃宗调兵遣将,平定了安史之乱
3-汉景帝时,七国诸侯以“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联合叛乱,汉景帝听了袁盎的建议腰斩了晁错,诛了他三族,但是叛乱并没有停止,汉景帝后悔之余,启用周亚夫平叛,并且获得了成功
所以就平叛来讲,汉景帝要高于唐玄宗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安排,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
首先分别说下叛乱的原因,汉景帝时的七王之乱,是因为藩镇比中央富裕,强大,让汉景帝感受到了威胁,所以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这样就导致汉景帝的各位叔叔伯伯堂兄堂弟不满意,所以借口“诛晁错、清君侧”开始反叛。
唐玄宗呢,他是一直活在盛世的梦里,以为天下还是他执政前半期的天下,他还能掌控住天下的节度使,前期精力旺盛,比较勤政,都能掌握,但是执政后期精力不足,一味地信任杨国忠和独宠杨贵妃,加上安禄山马屁拍的好,给予了安禄山足够的地盘和野心,结果叛乱爆发,一发不可收拾!安史之乱也是唐帝国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浩劫,共历时八年,席卷唐朝大半江山,是整个唐朝乃至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
汉景帝面对叛乱时,初期比较幼稚,竟然相信诛杀晁错后七王会退兵,但是杀晁错后导致七王愈加认为汉景帝软弱,更加嚣张,这是汉景帝初期的最大败笔。后期与梁王刘武(汉景帝亲兄弟)合兵抵抗,这时候智商全开,期间私下许诺刘武平叛后他可为下一任皇帝(杀晁错后智商大开啊,刘武竟然相信了),所以刘武无比卖命的抵抗七王的攻打,为汉景帝争取了招兵和训练的准备(期间有个小插曲,招募新兵时,汉景帝没钱,竟然向民间高利贷借钱,但是竟然只有一家子钱家借给他,还要10倍利息偿还,由此可见大家当时对中央的悲观情绪)。出兵后在周亚夫正确指挥下,截断七王大军的粮道补给线,导致七王军队缺粮崩盘,由此取胜。七王之乱后,汉景帝一面休养生息,一面加强中央集权,为汉武大帝铺平了称霸的路子。所以对汉武帝刘彻来说真是有个好爹啊,不然他也就只能想想吊打匈奴,国内的一个烂摊子就够他收拾了。
下面说说唐玄宗,感觉唐玄宗面对安禄山时,简直就是安禄山的助攻小能手,安禄山反叛前,安禄山想要什么,唐玄宗就能给什么,(742年)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744年)任范阳、平卢节度使,(751年)又兼任河东节度使。至此,唐朝60万大军,仅安禄山就掌握18万,其他兵马还主要在边区守边,轻易不得调动,而安禄山无后之忧,755年起兵反叛。反叛前期,唐玄宗还是继续他的助攻,指挥混乱,前期让杨国忠领新兵抵抗失败,听信宦官边令诚谗言,杀潼关大将封常清、高仙芝,启用养病在家的大将哥舒翰,又听信叛军兵疲,催促哥舒翰出击,结果大败,潼关失守,长安不保,唐玄宗遂出逃长安,避往成都。在灵武遭太子逼宫,退位与太子,做太上皇去了。安史之乱造成的社会动荡是唐王朝一次浩劫,此后加剧了边疆不稳、西域丢失、以及为藩镇割据的局面,自此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总结来说,唐玄宗比起汉景帝来说,面对反叛就是个废柴,没有认清局势,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比起发动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时的李隆基简直是天上地下的两个人!
上一篇:未来几年有哪些新的创业好方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