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让书法具有骨相美?
书法,柳公权,王羲之如何让书法具有骨相美?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感谢您的邀请
好像在书中看到过,大概是这样说的:
骨气,指的是你书写的张体字法给人的一种感觉
骨相,则是你字体本身的一种形态,,通俗说也是就你字写的是不是硬朗
骨性,也就是像人的性格一样,你赋予了它什么样子的格调,从侧面也反映书者本身的一种状态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声明本人不擅书法,只是道听途说了一些,而有了一点个人的浅见,看到的方家不要见笑,书法大都是从临摹开始的,或刚劲或柔媚或不羁,各有其风骨,最后是集百家成一家,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字如其人,书法是一种艺术,表达书写者的思想和感情,临摹练字以合自己脾胃的字为好,贵精而不必贪多,揣摩不合自己意的地方,写出更能表达自己的字,最终写出自己的字,也许他人觉得不好,自己的感情能融入字里行间就好,每个人的艺术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的,先娱己再娱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一人。现在讨论书法,需要了解和书法不相关的知识。
为什么学习书法,还要懂看相算命?
据说汉魏六朝相人,“以骨相清奇为贵,体肥肉丰为轻”。记住是相人,看相算命。不由有些人找出非常热爱书法的帝王,梁武帝说过的话“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来佐证书法的“骨相”古来有之。
和书法关系不大的,硬要凑到书法中的词和观点,都需要关联到王羲之,得以印证这套说法是有历史根据的。
还有本人有收集书法观点的习惯,我在几年前看到过一篇《骨法用笔与萨满透视》。部分节选如下。
骨法用笔对于中国的绘画和书法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观念和技巧之一,它对于作品的造型、气韵和神采都有深刻影响。从时代背景讲,骨法用笔观念的兴起同汉魏时期的相法方术有密切关联。但从思想来源探究,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萨满-巫觋文化的骨骼透视现象。
哎,想要学习书法,只学书法是不够的,学琴棋书画也是不够的。
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样进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都不够。还要懂懂宗教等等。
不能忘了,还要会品品小曲,最好能够做个票友唱点戏。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套中庸之道,极少有非常明确的观点。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每个人的都有各自的解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或者《道德经》)第一句话,怎么断句,什么意思,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吗?
上图赵孟頫所书《老子》部分,不要看到一些词就觉得不得了。
书法说到底是写字,不要想太多。
一人有感
如果真的要纠结是不是有“骨相”,不如思考“颜筋柳骨“。出自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柳公权的字,符合”柳骨“吗?在范仲淹之后,这个词就被引用。
宋 陆游《唐希雅雪鹊》诗:“我评此画如奇书, 颜筋柳骨追欧虞 。”元 关汉卿《普天乐·喜得家书》曲:“却是断肠诗词,堪为字史,颜筋柳骨,献之羲之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此书颜骨柳筋,无一笔不合法。”
等等出现在各种文献中,颜筋柳骨、颜骨柳筋、还可以写成颜精柳骨,都是表示字写得好。
书法说到底是写字,不要想太多,可以理解各种书论中的观点,有人认为有骨相美,有人还认为书法骨法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萨满祭祀。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极少有绝对的对错,每个观点可以听听看看,但千万不要奉为圭臬。
书法说到底是写字,如果想得多最好也要写的多!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要想有骨感之美,我的建议很简单,就是和王羲之、赵孟頫、董其昌之妍媚流丽讨巧书法反着来,尽量避开――――飘、浮、轻、滑、媚、妍尽最大可能添加――――苍、拙、朴、厚、雄、浑、老、辣、郁、茂之元素。这样就搞定啦,很简单喽!!!希望大家玩玩试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书法的骨相美只是一种欣赏的选择,但都直根于古帖,慢慢再融汇自己的理解。这样就很容易出骨美了。其实一点都不高深。
上一篇:我农村刚出来的,什么都不会做,想跑外卖,哪个城市跑外卖最赚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