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让书法具有骨相美?
书法,柳公权,王羲之如何让书法具有骨相美?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简单的笔画就是学柳公权,其笔墨含骨而不露骨之特征,从颜体而取骨质,侠客佩剑之喻,似有风骨,另一位是赵佶瘦金体,都是骨气象,达到美,必须理解书写骨感笔意,不可露其纯骨。要有骨瘦有健美,因此一如人锻炼身体健美有之,不可孤单伶仃,瘦弱之体,嶙峋挺拔
现在分析柳公权书艺,柳公权在古人评价中,往往以模勒使其真,虽如此临摹而其骨始终贯穿笔墨,且有神气清健。一半蹈袭古人规,取其精华加入自己骨意。
劲健之美,是他书法的最大特点。
瘦体,硬挺,骨现,一般字体瘦长,书写的过程端庄有流利,刚健遒美,注重结体,乃合拍于笔尖毫毛锋芒指使。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宽博又敛。
力究遒劲,天骨开张,其书镜,仅能意会,很难说明,在习练中感悟,并非说说,便可了掌于心。知道古人的笔丰,是在不断的重复地临摹体验,提笔即瘦硬有劲,顿笔有肥润有丰。因此写瘦硬要切重于适度提笔。
常说瘦硬骨劲,英俊是也。因此能够书写出柳体,可说达到了至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笔上下功夫吧!尤其运笔中,全身之力不可懈怠,更在精神力。
用墨也有关系,浓淡干枯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控制好用笔的力度,且一定要耐心,不受外界干扰,做你自己,方能写出一副好的作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个人愚见:所谓骨相,其实也就是体现书法之刚健之相及作者浩然正气的一种形态吧。比如欧阳询,文征明。具体说,先从工具说起。比如用笔,用墨,用纸,这是基础条件,用羊毫水墨熟宣效果肯定要差,反之则会有好的效果;那么还有就是书法从学的体,你的字体属于勾画折转都锋锐而棱角分明的容易体现骨相特点,反之则效果不会好;再有就是作者本身的素养和底蕴,说通俗点就是你没啥国学文化传承也不懂蓄而发力的精髓,你也同样写不出有“骨相”的作品,其它诸如内容选材,单字及整篇章法等,都是决定作品骨相的重要因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书法里,书法字体非常有骨感美的字帖,其实有很多。比如说北魏的碑石。就非常有骨感美。为什么北魏的字体那么有骨感美呢,主要因为他们用的方笔非常多。写得非常的挺硬、阳光。这样的字,刻在碑石上,相得益彰。
在传统的四大书体当中,柳公权的字,就是最有骨感美。因为他的方笔用的多,虽然他的《玄秘塔》出自颜真卿的《多宝塔》,但他的部分笔画也取自魏碑。所以他的字,比颜真卿的字体更有骨感美。
想要字的笔画有骨感美,那么整个字体当中就要方笔多圆笔少。在主要的笔画当中,要中锋运笔。就是毛笔的笔尖从一个笔画的中间运行。这就是传统说的锥划沙。让整个笔画更有立体感。整个字体就会显得有骨感美。你按照这样的笔法一路写下来,一篇字体给别人的感觉都是非常阳光的,自然整个篇幅都给别人一种骨感美。
但是凡事要两面看。有优点必有缺点,方笔用得过多,虽然更加阳光,却又容易显得呆板,所以有时候,优点就是缺点,缺点也是优点。主要还是看你自己个人喜欢哪一种字体,有些人觉得方笔用得过多,会嫌弃太过呆板。虽然柳公权的的字体在唐朝书家当中,达到了瘦硬的极致巅峰。因为字体过于硬朗,对于不喜欢这种过于硬朗字体的人,柳体书法依然被人诟病。虽然如此,学习柳公权的人还是非常多的,因此成为经典,少数人的嫌弃和诟病。不能否定、更无法阻止经典的流传。所以学习柳体的人,相对于其它三大字体来说少了一些(只是相对而言),但是从古至今学柳体还是非常非常多的。
如果你非常喜欢骨感美的字体,那学习柳体就不会错,学习魏碑也不会错。只要你学会了这样的字体。写出来的字,自然就会有骨感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么在书法中增加骨相美?
所谓骨相,则是你字体本身的一种形态,通俗说也是就你字写的是不是硬朗。
骨气,指的是你书写的张体字法给人的一种感觉。
骨性,也就是像人的性格一样,你赋予了它什么样子的格调,从侧面也反映书者本身的一种状态。
历史上最具骨相美的书法当数柳公权,美曰:骨相如竹,要在书法中增加你的骨相美,首先可以学学柳公权,瘦金体之类的字帖,其次加强中锋用笔,再次可以选择一些硬毫笔来写。
上一篇:我农村刚出来的,什么都不会做,想跑外卖,哪个城市跑外卖最赚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