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科技成果转化为何难?
成果转化,成果,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为何难?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科技成果转化为何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01.对科技成果概念的认识误区
在新的时期,“科技成果”包含“科学成果”和“技术成果”两部分,且不包含“软科学成果”。一种错误的认识是将所有的成果混为一谈,从而认为成果转化率低,进而否定科研工作近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另一种是将成果严格地定义在法定部门认可的范围内,认为没有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就不是自己的服务范围,可作为的空间不大。实际上,从事成果转化工作,要将工作范围定位在能产生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上,而不拘泥于成果的表现形式,这要求我们对每项成果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以及独具慧眼的辨识能力。而全社会对科技成果的认识若能相对集中,也有利于形成合力,推动成果转化工作。
对高校成果的期望值过高
高校和科研院所无疑是成果相对集中的富矿区,但在现行的体制下,科研机构独立于企业之外,长期以来形成了科技与经济相分离的局面,导致相对成熟、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果比例很低。相反,在一些企业中,源于实践的发明创新创造了巨大价值,却少了很多关注,如果能够将广大企业的创新研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所产生的效益同样是巨大的。
忽视对成果的解读和梳理
政府、高校、中介机构每年也不断地在进行成果的发布和推介,但对于广大的市场主体来说,仍然是一种被动接收的、专业性很强的、描述比较简略的、离生产实践比较远的信息,这也是造成成果转化效率低的原因之一。如果对成果的解读深入一点,如果对于其适用范围、投入产出效益、可能会产生的问题、相配套的管理等等有更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就会为下一步的沟通创造更多的机会。另外,在成果发布网站和成果汇编中,都存在内容包罗万象、分类较为简单的问题,让企业在如此纷繁的信息中大海捞针一样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成果,是不切实际的。
02.对成果转化过程的认识误区
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技术交易等工作从开始到成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常会出现双方都很感兴趣的项目很难进行下去的情况,这时候,要不要继续推动、障碍在哪个环节、谁来负责等等问题会接踵而至,各方面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些误区会给具体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将转化过程等同于简单的商品交换
成果和技术都不是单纯的商品,落地化发展受到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配套环境、工艺设备、成本利润等多方面的影响,需要双方不断地沟通磨合。可以说,成果和技术是边使用边修改、边修改边使用的充满变动性的商品,和一般有形、可见、稳定的商品有很大不同,如果我们的工作也流于简单化,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成果转化率。
将成果评价等同于商品定价
一项科技成果到底能产生多大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是十分难以预测的,而谁来评判、评判是否准确又是影响成果转化十分重要的环节。国外通行的做法是政府出钱,请第三方进行评价。国内的第三方评价不够成熟,以同行评价为多,以定性评价为主,与市场对成果评价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很多政府部门希望有专业的机构能像对其他商品定价一样,一次性将成果的价格明确下来,这在目前的环境下更加难以操作,所以成果评价目前仍是成果转化难的一个重要瓶颈。
将成果转化平台等同于一般的政府网站
绝大部分政府性质的公益性平台活跃度低、服务的能力和效果比较差,有着我们一般的政府网站的通病。究其原因,是线下支撑服务不够,单纯的信息发布是无法满足成果转化长线和全方位的沟通要求的,大量的面对面交流、实地的沟通是平台活跃度的基础。同时,宣传不够,缺乏长期的运营保障和维护,使得这些平台的服务覆盖面偏小,影响力、公信力、品牌效应较弱,没有真正起到促进成果大规模转化的效果。
03.对成果转化中人才与政策的认识误区
认为中介服务机构能获取足够的利益
成果如能成功转化,能形成巨大的效益,并将带动一系列的产业服务需求,因此,很多人就会认为,参与转化过程的机构和个人是能够获得部分利益并以此支撑转化服务的长期运营和发展。但事实上,在供需双方对接后期,双方的深入沟通和谈判基本不需要第三方的参与,因为双方的沟通全部通过第三方来进行,将会增加交流成本,降低成功率。通常市场化的中介机构是通过后期的咨询、法律、财务等增值服务和投资服务来获取利益,这些机构只是将成果转化服务作为获取企业信息和信任的方法之一,工作重点并不在成果转化本身,公益性的成果转化机构在保障供需双方的对接效率和成功率方面仍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认为技术经纪人是需要考核的个体
谈到成果转化,支持技术经纪人队伍的建设是各方都有共识的,但具体到如何培养、挖掘、使用、管理、保障等细节,却又分歧很多,比较多的想法是将其等同于律师或会计之类的人才来进行专业化培养。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同时了解市场需求和关键技术的人才十分稀缺,而此类人才多半会通过创办企业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从事成果转化这类结果不确定的中介服务的个人即使获得了经纪人的资格证,仍然会有公信力不足、综合素质不全面、掌握的政策和信息不对称等情况,这些难以通过培训和管理来达到市场的要求,因此也无法保障他们的基本利益。
认为收益驱动是政策保障的关键
近年来,各地出台了许多促进成果转化的政策,其中明确成果收益的分配机制是重头戏,激发了高校院所成果拥有者快速转化的热情,解决了转化过程中的利益纠结不清的问题。但成果转化的障碍不仅在于利益不协调的问题,更多的是信息不对称、资源难共享及服务不配套的问题。在具体的工作中,给成果找企业比给企业找成果的难度要大得多,换言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成功率更高,因此,激发企业主动寻求科技支撑、重视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运用的政策更为重要,保障信息的互通、资源共享和配套服务等政策也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