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次西征之后,蒙古帝国为何无力再征服?
蒙古,帝国,西征三次西征之后,蒙古帝国为何无力再征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到蒙古帝国,我们或许不知道元世祖忽必烈,但是我们一定一定会知晓成吉思汗铁木真。而蒙古帝国就是由成吉思汗一手缔造的,他打造的蒙古铁骑无人能挡。
而在我们探讨今天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成吉思汗铁木真这位神一样的枭雄。
铁木真于1162在蒙古漠北斡难河降生,早年在脱里手下任职,储蓄实力,到了1189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然后进行了一系列征战,最终统一了蒙古各个部落,在1208年春天,在斡难河继位为皇。随后,他开始对金朝进行作战,那时的金朝已经腐朽不堪,虽然统治者有心改革,但是由于铁木真的来临,一切都来不及了,最后在蒙古铁骑下自尽身亡。
随后,铁木真开始对西夏用兵,历时两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解决掉了这两个隐患后,铁木真就将矛头转向了北亚俄国,由于铁木真训练的蒙古铁骑凶悍异常,且身体素质相当好,导致他们在北方作战都没有发生什么影响,最后俄国只能向蒙古帝国低头,签下了投降书,从此尊蒙古可汗为帝,从此年年纳贡。
而我们今天说的蒙古三大征就是由成吉思汗带领的,他们一直打到现在欧洲的多瑙河流域,让欧洲那些所谓的帝国都闻之丧胆。
然而,为什么在此之后蒙古再也没有这样进行大规模征战了呢?
其实是因为那时的成吉思汗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已经无力再经历长途旅行了。而且在成吉思汗回到蒙古不久,就有去了前线和西夏作战,在途中不幸病逝。而此后,由于皇子皇孙争夺皇位,以及元世祖想要灭掉南宋,所以此后就没有再向欧洲进行大规模征战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历史上,任何大帝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都会患上“肢端肥大症”,就是说这个帝国的领土面积太大了,统治者根本就统治不过来了。
蒙古帝国历史上曾经发动过三次西征,三次西征的结果就是蒙古人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体系”,之所以称之为“蒙古帝国体系”,是因为这个体系不是一个国家,最终形成了五大汗国,分别为元帝国、金帐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
当然,这五大汗国体系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基础是在成吉思汗时代打下的。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进行了第一次西征,起因是蒙古人的商队到了花喇子膜帝国的时候遭到了当地的洗劫,成吉思汗以此为耻,发誓报仇。
于是在1219年发动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西征。
蒙古人的第一次西征的目标就是花喇子膜帝国,路上顺便灭了西辽,然后越过了葱岭进入了花喇子膜帝国境内。当时西征的蒙古军大约在15万人左右,虽然花喇子膜帝国有40万大军,但是这些部队基本分散在全国各地,国王摩诃末没有将军队集中起来对付蒙古人,而成吉思汗则看准时机集中主力部队围攻首都撒马尔罕,最终蒙古人攻占了撒马尔罕后整个帝国也基本无力回天,蒙古人便开始了对花喇子膜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西征是在1235年到1242年由窝阔台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西征行动,西征的主帅是拔都。
此次西征的主要方向有两个,一个是阿拉伯半岛,一个就是今天的俄罗斯方向了。值得一提的是大军在进入中欧地区的时候与当时的欧洲骑士团发生了一场硬碰硬的战役。当时蒙古西征大军遭遇了欧洲最强的一直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当时的条顿骑士团基本都是重骑兵,身穿非常坚硬的铠甲,据说因为铠甲太重,要用起重机才能把铠甲安装在骑士身上,可以说条顿骑士团的骑士就是当时的坦克部队了。
蒙古人在遭遇条顿骑士团的时候并没有硬碰硬地与对方较量,而是先派出了轻骑兵,轻骑兵在接近条顿骑士团的时候便直接放箭,放完箭就跑,而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因为铠甲太重,根本追不到轻骑兵。之后蒙古轻骑兵又折返回来继续放箭,条顿骑士团继续追击蒙古轻骑兵,如此反复,当条顿骑士团精疲力尽的时候,蒙古人才上了自己的重骑兵,从而一战彻底击败了条顿骑士团,这支当时欧洲最为精锐的部队。
第三次西征发生在1252到1260年,是由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派旭烈兀率军10万进攻中东地区的一次西征,也是三次西征的最后一次西征行动。
此次西征一路上非常顺利,蒙古人灭亡了当时已经奄奄一息的阿拉伯帝国,之后又顺势打到了中东地区,灭亡了阿尤布王朝。但是蒙古人的西征却被一件不经意的小事给打断了,就是当蒙哥率军进攻四川钓鱼城的时候意外战死,导致蒙古大汗的位置出现了空缺。得到消息的旭烈兀便率领西征主力回到了蒙古高原争夺汗位,临走之前他留下了大将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之后怯的不花遭到了埃及方面马木路克王朝的反攻,在兵力处在劣势的情况下最终战败被杀,第三次西征最终止步叙利亚。
在旭烈兀还没有回到蒙古高原的时候汗位就已经落到了忽必烈的手上,之后旭烈兀建立了伊尔汗国,五大汗国最终形成。
虽然五大汗国表面上是以元帝国为大汗,但实际上是五个分别独立的国家,毕竟如此大的疆域,并不是一个帝国就能统治的好的,“蒙古帝国体系”因为过于庞大,而患上了肢端肥大症,这种肢端肥大症的解决方法在古代的情况来说只有一个,就是分治,要么是如蒙古帝国一样,将一个庞大的国家分成几个国家分别统治,要么是如唐帝国一样实行藩镇制度,即藩镇拥有极大的地方权力,由皇帝委派节度使统治藩镇地区。
原因就在于,帝国太大了,统治的难度极大。
一是统治的民族太多,文化体系太过于复杂,这些并不是一个中央政府能够解决的。就拿当时的蒙古帝国来说,蒙古人信奉长生天,汉族人信佛、道、儒,的人到了中亚地区人民一般信奉伊斯兰,欧洲地区的人一般信奉基督教。众多的文化、宗教杂糅在一起,而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需要实行统一的政策,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所谓的统一的政策到了不同地区都会产生极大的反差效果。所以需要分治。
二是帝国边境面临的军事威胁更多。其实疆域越大,所遭遇的敌人就会越多,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就拿伊尔汗国方向来说,面临的对手有阿拉伯人还要欧洲的骑士(当时欧洲人在中东建立了基督教国家)。金帐汗国的方向来说,他们还要面临欧洲方向的敌人,此外元帝国的本部来说,要长期与南宋作战,等等,如果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根本就应付不了这么多方向的军事威胁。并且如果是统一的国家的话,一旦边境出了事情,比如中东地区出了事情,消息要传到蒙古高原本部,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然后蒙古本部再做出反应再传回中东地区,估计战争早就打完了,所以就必须要给地方相当的自治权力才能应付这样的局面。
上一篇:我把公司年净利润的20%拿出来给所有员工,按部门等结合KPI考核来分,大家有哪些看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