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集体反对之下,忽必烈为何还能当大汗?
阿里,忽必烈,蒙古在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集体反对之下,忽必烈为何还能当大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与此相反的是,忽必烈账下拥有很多人才,军队也主要是来源自蒙古南征的精锐,而作为在军中威望甚高的旭烈兀,此刻大概还在从埃及回返的过程中,同时忽必烈也有着东道诸王的支持,西边也有察合台孙子阿只吉的支持。蒙古打下来的中原诸地,也在忽必烈的控制之中,忽必烈在汉人中的声望高于阿里不哥。
这是一场漠北蒙古与漠南蒙古之间的权力争夺,而双方之间开战之后,兵力上大致不相上下,忽必烈由南征精锐,阿里不哥也有和林的大兀鲁思。而双方之间的争位之战在关陇、秦蜀地区打起来以后,蒙古宗室诸王和汉人、汪古、女真、畏兀等族诸将,同心协力,迅速平定了阿里不哥““ 浸乱关陇”。阿里不哥的两员大将阿蓝答儿被斩杀,浑都海所统帅的六盘山南征精锐,也在不山丹战役中被成功阻击。
事实上这场战争的关键,还在于经济实力,阿里不哥据有的漠北蒙古相对忽必烈的中夏之地,无论是人口,还是粮食都贫瘠得多,中原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北边作战的前沿地区,而阿里不哥却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同时忽必烈有意识在在进行制度改革,将蒙古相对原始的部落制度逐渐汉化,过渡到帝国政权,整合了各部的力量,从而能够诸个击破支持阿里不哥的诸王们,最终与阿里不哥决战而取得胜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忽必烈作为骁勇善战的勇士,在战场上一向以狠辣、果决著称,使与之为敌的人都闻风丧胆。就是这样一位枭雄,其经历非常之传奇,经历了非常多的磨难之后才最终成功。在这期间,有一件事非常令人疑惑,那便是忽必烈在谋夺大汗之位的过程中却遭到了蒙古草原上王爷们的集体反对,但是这些反对似乎并没起到任何作用,忽必烈最终还是荣登汗位。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要明晰王爷们反对忽必烈的原因。蒙古推选继承人奉承着这样一条准则“幼子守灶”,这与汉族人刚好相反。汉族一向是“立嫡不立长”,没有收到上任大汗对忽必烈继承的讯息的各位王爷当然不会支持忽必烈了。
第二点原因是忽必烈的才智已引起王爷们的恐慌。上任大汗在位之时,忽必烈就显示除出了过人的胆识,将自己的领地——漠南搞得风生水起,这就引起了其他王爷们的嫉妒与忌惮。忽必烈还崇尚中原文化,宣布要学习中原文化,这对固守本土文化的王爷们非常不满,纷纷指责忽必烈忘了本。
第三点是就是王爷们各自的私心,他们都希望扶持一个没有什么才能的傀儡,这样可以在蒙古的政局中捞一杯羹。种种原因作用下,支持忽必烈的王爷们屈指可数。
但即使这样糟糕的际遇,忽必烈还是突出重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是怎样运筹帷幄的呢?
他非常有远见,能够审时度势,在上任大汗还在位的时候便嗅到了筹划的气息。他摒弃蒙古之前一贯的作战风俗——屠城,转而以安抚、拉拢人心为主,于是在运作下,他博爱的名声大振,百姓都夸赞他是难得的好领导。
第二点是他对汉文化没有采取鄙夷的态度,而是以吸取为主,大量吸纳汉族人才,并不耻下问,向他们学习汉族文化。在长期的晕染之下,他对汉族文化如数家珍。这为他最终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点便是忽必烈深刻明白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他没有完全依托其他势力,而是将壮大自己作为最重要的手段。他组建军队,严明军纪,用严格的政策建立起虎狼之军,这对他日后开展开疆拓土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光有军队还不够,他还非常懂得如何支持军队后续的发展,便是囤积钱粮。除了一部分上交国库的钱财外,其他大部分都被忽必烈用于改善军队、厘清朝政。兵强马壮的军队成为了忽必烈最为可靠的依靠。第四点是忽必烈警惕心非常高。蒙古人素有一个习惯,那便是打仗时将领们会把家属带在身边,一同前往战场。
家属通常都会组织成一个队伍,称为“奥鲁营”。但忽必烈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将自己的妻子察必留在府上做间谍,观察阿里不哥的一举一动,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及时知晓。因此在得知蒙哥去世的消息后,本来还将继续攻打南宋的忽必烈班师回朝,投入抢夺汗位的队伍中去。就这样,忽必烈得到了最好的时机。
最后一点是忽必烈迅速夺取汗位。阿里不哥作为忽必烈的劲敌,对汗位也是虎视眈眈。深知阿里不哥野心的忽必烈没有犹豫,抢先一步登上了汗位,让还没有反应过来的阿里不哥再无夺权的可能。就这样,忽必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成为了下一任汗王。
忽必烈的经历启示后人任何结果都不是命中注定,人定胜天这句话虽然过于绝对,但人自身的力量的确是不容小觑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不可能的事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满蒙各族素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即家业传给幼子。但在践行中,往往和“亲中选贤”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乱。
成吉思汗当年也想过把汗位传给幼子托雷(就是射雕中的华筝她哥),但虑及其年少恐难当大任,转而遗命传给在兄弟中人缘不错的三子窝阔台。
托雷监国两年后(不解既然年少为何又监国……)交权给窝阔台。
窝阔台暴毙,遗命孙子失烈门即位。此时冒出两个女人搅水——窝阔台的妃子乃马真与长媳海迷。
先是乃马真越过失烈门,立自己儿子贵由为汗,且临朝称制。她之后,贵由皇后海迷氏也想在贵由死后效仿婆婆。这一下,蒙古宗亲不干了:不能老由女士们胡来,开会开会,另选贤能。
这一选就又选出托雷长子蒙哥来。又有人不干了:他又不是小儿子,也不是窝阔台那边的!
这时,忽必烈登场了:我哥咋不行?什么幼子守灶?早从窝阔台汗那儿就不兴了……力举阿哥上位。
蒙哥感念忽必烈排众挺他,因此对这个弟弟很不错,放手让他经略南方。忽必烈由此羽翼渐丰,他招募汉人知识分子为助攻,数下城池,声望很高。
蒙哥战死后,众人准备推举其幼弟阿里不哥坐位。忽必烈立马与南宋和谈,提军北上,要争汗位。
上一篇:购物返利平台有前途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