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管好小学三年级的纪律?
纪律,学生,教师怎样管好小学三年级的纪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逆反。逆反是坚持一种与他人愿望、意见相违背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实际上是个体独立性发展的一种表现。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其认知能力有所发展,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他们常会支持一些表面的事实或依据坚持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正确的,还会出现晕轮效应,认为某一个老师或家长不管做什么都是不好的,是和自己过不去,因而采取反其道而行的态
度,与家长、老师和学校唱反调。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纪律教育的现状
有专家在上海市5所中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6.3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学生违反纪律的程度处在正常的范围内,而认为“比较严重”、“非常严重”的分别只占10.20%、6.12%。课改后与课改前相比,67.35%的被调查老师认为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不多,但也有19.39%的教师认为增加了。
调查还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或很少有教师体罚学生的情况,回答“比较多的”仅占4.09%。58.0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纪律要求比较多。对于纪律规定的合理性,56.9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学校规定的纪律合理,但认为不合理的也有
9.68%,还有33.33%的被调查学生“讲不清”。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纪律规定背
后的价值观的认识还不够。当然,这与学校在制定纪律规定时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有关。
该调查还显示,71.4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有显著地差异。70.50%的被调查学生也认为,不同学科课堂上同学违反纪律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在三类课程中,被调查教师认为,基础型课程中,学生违反纪律的严重的只有4.08%,而在拓展型的课程中,学生违反纪律的比例则达到了26.53%,研究型课程达到14.29%。学生之所以在这三类课程中违反纪律的比例差异显著,可能与这三类课程的特点和教师实施这三类课程的能力这两方面的因素有关。
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类型课程,教师维持课堂秩序的策略应该不一样。同时,对学生的纪律教育不应仅仅被视为学生道德成长的需要,而且应作为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它不仅仅是班主任或德育处的事情,而且与每个教师相关。
三、培养三年级学生纪律性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人类的一种素质。来时要将纪律作为一种素质在孩子的心中建立起来了,那他就会在所有的场合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遵守。纪律的建立不能靠老师的尊严,也不能靠严格的规定。纪律是人的心灵里的一种声音。作为群体生物,人天生就有着对纪律、对秩序的渴望。
1、学生的纪律性能够直接反映出他的思想道德水平
学生的纪律性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可取的行为、哪些是不可取的行为,进而让他们学会能进行初步的道德判断。只有思想道德高尚,
对纪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具备执行纪律、维护纪律的高度自觉性、坚韧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经得住纪律的考验。只有经得住纪律的考验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2、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小学是学生性格形成稳定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学生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萌芽的重要阶段,此时,如果学生形成了违反纪律的习惯,其在将来就容易忽视学校法规和国家法律。一个名人说过:一个人有好的习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但是,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很多好的习惯必须在严格的纪律支持下才能形成的。所以,离开严格的要求,怎么可能有好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做好小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加以管教,这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
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因活泼好动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极易出现开小差和搞小动作。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注意力只有20-30分钟,而且很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分散注意力。
若教师能够加强课堂纪律,对学生加以管教,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更好地集中,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4、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若是课堂纪律不好,就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教学的热情,同时,还会影响其他认真听课的同学。一个具有严明纪律的小学班级,上课内容和速度往往比课堂纪律差的班级要好。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四、培养三年级学生纪律性的策略
1、合理地运用奖惩
奖惩要准确、公正。准确是指教师进行奖惩时既要注意学生的行为表现,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动机。考虑学生违反纪律的动机,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才能对学生的动机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如果是由于无知或缺乏经验而违反了纪律,一般不给予惩罚;如果是明知故犯、屡教不改地违反纪律,则应给予惩罚。学前儿童认为服从成人就是公正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则把公正理解为绝对平等,他们往往不注意个人的具体情况,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否则就认为是不公平的。
如果教师从维护班干部的威信出发,同样的行为表现,班干部多受表扬或少受惩罚,就会降低教师和班干部的威信。这时候,他们不再强调绝对平等,而是考虑到个人因素,体现了对别人的同情和关心。因此,表扬那些表现虽不算好但有较大进步或批评那些表现虽不算坏但退步幅度较大的同学,都会得到舆论的支持,因为这符合他们的道德需要。
奖惩的运用要合理,合理的奖励能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孩子们因为良好行为而得到奖赏之后,就会大大提高和重复我们所认可之行为的可能性。但不能滥用奖励,因为自觉遵守纪律是一种道德行为,它取决于学生道德发展的水平。在短期内,滥用奖励会收到眼前的效果,但从长远看,它不利于学生道德健康地发展。要把遵守纪律作为一种素质根植与学生心中。
2、加强正面的纪律要求
办主任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讲清楚学校课堂纪律的内涵,要引导他们讲文明、懂礼貌、不打架斗殴、不影响他人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认真听取并尊重他人的课堂发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有目的地训练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求他们做守纪律的乖孩子,教给他们自我评价的方法。同时,要让学生自我评价、树立榜样,为他们渗透自觉的纪律意识。教师要在每一堂课结束时做一次总结,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注意对孩子们的日常行为和每个学生的自觉纪律表现,并树立遵守课堂纪律的榜样,这样做有利于渗透自觉纪律意识,培养他们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意识,培养他们正确认同他人的优点,养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孩子还是很容易模仿他人的,因此,正面的纪律要求还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而且,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正面要求与评价对他们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我所实习的三年级,学生非常积极活跃,可往往积极活跃的班级课堂纪律和平时的纪律就不好控制,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我严肃教育的次数多了,个别学生不仅屡教不改,反而变本加厉,这时教师的教育便失去了意义。但如果给这一类学生树立榜样并给予他们积极的要求,效果反而好起来。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时期的特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