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蒙毅、蒙恬将军手握重兵,为什么不支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等死呢?
始皇,蒙恬,李斯蒙毅、蒙恬将军手握重兵,为什么不支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等死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蒙恬虽然对诏书想不通,但绝不敢不顺从,因为他们并不知道皇帝已经驾崩。
如果,蒙恬知道了皇帝已经驾崩,那么他一定就会支持扶苏,自己也不会束手就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蒙恬、扶苏掌握的30万长城兵团,是秦帝国的精锐,曾经一举创下“却匈奴七百余里”的骄人战绩。手里有着如此雄厚的本钱,却落得个扶苏自杀、蒙恬束手就擒的下场,整个过程丝毫没有任何反抗,实在是有些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最后还饿死的尴尬意味。
历史对于这段往事,一贯以来的说法是赵高和李斯策动沙丘政变,封锁隐瞒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的消息,派出使者带着以秦始皇口气书写的诏书,勒令扶苏自杀、蒙恬解职返回咸阳。然后胡亥继位当二世皇帝、赵高掌权,整个政变运作水到渠成。
扶苏、蒙恬的乖乖就范,主要原因还是始皇大帝的权威实在太大,大到令人不容置疑的地步。当时扶苏、蒙恬并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去,古代信息传递技术落后,再加上赵高刻意封锁消息,使得两人乍一接到皇帝处置他们的诏书,当即方寸大乱,根本来不及细想推敲诏书的真伪,以及诏书背后皇帝如此处置的动机。
蒙恬虽然也对诏书的内容有所怀疑,但架不住遭受五雷轰顶的扶苏“急不可耐”的自杀。扶苏的绝望,倒也并非毫无根据。早年扶苏目睹秦始皇严刑峻法、滥用民力对国家底层民众造成的深重压迫,曾出面加以劝谏,但遭到秦始皇的严厉训斥,留下了文弱难堪大任的印象。
扶苏被派往上郡充任蒙恬长城兵团的监军,正是秦始皇为了用前线战阵历练扶苏、使之成熟起来的苦心安排。可在仁善的扶苏看来,这是父亲对他失望至极的表现,父子之间的巨大隔阂由此种下。因而对于突然传来的赐死诏书,情急之下的扶苏说不定并不感到意外。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不忠;父要子死,子不死是不孝,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扶苏在生命和忠孝之间,最终选择了以自杀成全忠孝。
扶苏一死,蒙恬就此失去了起兵的合法性正当理由,恐怕很难动员调动起长城沿线的30万大军。况且古代调动军队都需要“虎符”之类的调兵信物,有时候前线军队更是只认信物不认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典故,即便是信陵君做出了让门客用大锤子锤死前线总指挥晋鄙的惊人举动,魏国的10万大军也乖乖地跟着他赶赴赵国前线,为啥?还不因为信陵君手里有兵符那个玩意儿。
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以法立国,举国上下法令森严、令行禁止,更何况是军队这样特别强调纪律的地方了。蒙恬要调动长城兵团到秦国内地,到秦始皇跟前讨要说法,扶苏已经死了,兵符你又拿不出来,还有皇帝的天威震慑在那里,30万秦军父母妻儿、家产祖坟都在内地,会傻乎乎得跟着你蒙恬、蒙毅到国都咸阳去“游行示威”?
要知道当年长平一战坑杀赵军40万的“人屠”将军武安君白起,亲信部将遍布秦军上下,威信之高犹如战神。即便如此,在接到秦昭襄王赐死他的命令时,也只能老老实实得横剑自刎。更别提今时今日的蒙恬、蒙毅了,大势已去,任谁都无可奈何,只得束手就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何扶苏没有会束手就擒其实对于这一点,需要从三方面原因来看。
首先,蒙毅、蒙恬兄弟始终在支持扶苏,并不想束手就擒
对于赵高更改遗诏,并逼死扶苏、蒙恬一事,看上去很冤枉,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必然结果,而且蒙毅、蒙恬兄弟也并不是不想支持扶苏反抗。
根据史料记载,在秦始皇巡游途中感到不适后,就将身边的大将蒙毅派出去替他巡天下,祷告山川,替自己求福去了。虽然当时蒙毅是扶苏的铁杆死忠,又是跟随在秦始皇身边的大将,深得始皇帝器重,但秦始皇临终前蒙毅并不在身边,也自然无法帮到扶苏。在那个交通、信息极不发达的年代,蒙毅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得到秦始皇驾崩的消息,所以赵高等人就是借着近水楼台的优势,在半路逮捕了蒙毅,恐怕直到蒙毅在返回代郡的途中被捕时都不知道秦始皇的死讯,以为这是始皇帝的意思呢。
说完蒙毅再说跟随在扶苏身边的蒙恬,蒙恬可谓是秦朝国柱般的大将,又坐拥着三十万秦军精锐,他即便接到了赵高的假诏也不会甘愿就那么白白的束手就擒,而且做到这个位置上的三军统帅,不可能一点政治领悟力都没有,他自然知道这其中必定有鬼。
所以在史料中就有记载,蒙恬是劝过扶苏的。当接到赵高发出的假诏后,蒙恬就对扶苏说:
“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
意思是,今天单凭一个使者送来的一封圣旨,就叫你我自杀,这也太草率了,谁能保证这圣旨不会有诈?所以对于要不要执行这道圣旨,还是先请公子回信一封,问个清楚,再行决断的好。
这两句话中就不难看出,蒙恬是不甘心就这么自杀的,他也很希望扶苏能够不要抱着一片愚忠就干出傻事。甚至在后面一句中已经不难理解到,如果扶苏点头,蒙恬可以率军直接去咸阳问个明白,这也有一种暗示扶苏可以以清君侧的名义直接参与夺嫡之争的意思。
因为蒙恬毕竟不是年少无知的扶苏,多年的阅历让他早就明白帝王之家诸子夺嫡的残酷。而且从咸阳发来的这道圣旨中就不难看出,这其中肯定有鬼,秦始皇是一代明主,虽然冷血,但这么简单的大局观还是看得出来的。
即便他因为某种原因想要立胡亥而必须铲除自己和扶苏,也不可能这么直接草率的就让他二人自尽,起码要想办法调回咸阳然后再下手吧?难道他就不怕自己二人率领三十万大军杀回去清君侧吗?
以蒙恬手中三十万秦军精锐的实力,以及他的指挥才能,放眼秦国上下还有谁能匹敌呢?所以,蒙括只要简单分析,就能将其中原因大体看出来了。
可是单他一人看出来是没有用的,因为在大秦帝国严苛的制度下,即便他再怎么功高,也得听命于扶苏,扶苏如果不点头,恐怕他连杀回咸阳的理由都没有。而扶苏最后还是没狠下心,选择了自尽。至于他的自尽,那就跟后面的两方面原因有关了,那就是秦朝严苛的制度和扶苏的错误分析。
上一篇:你喜欢普京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