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蒙毅、蒙恬将军手握重兵,为什么不支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等死呢?
始皇,蒙恬,李斯蒙毅、蒙恬将军手握重兵,为什么不支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等死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综合所述:
蒙恬、蒙毅兄弟死后,蒙氏家族彻底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如此光辉家族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实在让人感到可惜,毕竟以蒙家兄弟才能扶苏一旦继承大统,完全有机会继续光耀门楣,只可惜命运无端造成了蒙家兄弟悲惨结局。
蒙家兄弟之所以不愿意反抗,还有个原因在于祖上为秦国名将,对秦国忠心不二不可能有造反之心,兄弟两人在扶苏死后只能选择束手就擒不愿背上束手就擒恶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表面上看,蒙恬、蒙毅选择束手就擒,主要源于他们轻信李斯、赵高的假圣旨,还有公子扶苏的自杀,让他们失去了对抗中央政府的合法性。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对秦始皇的一片忠心。
但是,这种理由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如果赵高、李斯敢派人到军队里逼令扶苏、蒙恬兄弟自杀,手上最大的底牌就是依赖于他们对皇帝的忠心,那赵高、李斯岂不是成了传说中的傻子行为?
因为,面对死亡,如果有机会,谁会认命呢?如果扶苏不服气,赵高、李斯就会输得干干净净,那即便赵高、李斯敢不计后果做这种事情,他们派到扶苏、蒙恬军队传达这种旨意的人,恐怕会吓得两腿发软。
换而言之,只要扶苏不高兴,当时就会把他抓起来杀掉。因为,你口口声声说这是皇帝的圣旨,那皇帝又凭什么会无缘无故下这种旨意?我看是你们假传圣旨吧。总而言之,等我先把你抓起来好好审问一番,再亲自进京面圣请罪。
但是,为什么扶苏不敢下这种命令?还有蒙恬,按理说这里是他自己的军营,身旁又都是他自己的亲兵,为什么也不敢下这种命令?
显然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便下这个命令,恐怕也是无效的。如果他们这样做,不管圣旨是真是假,那都摆明要造反。但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除非扶苏蒙恬能够让大家相信造反是有机会成功的,否则谁敢接受这种命令呢?
但很明显,扶苏和蒙恬没有这种能力。
表面上看,蒙恬、扶苏虽然拥兵三十万,但问题是,蒙恬、扶苏手下的高级属员,并不是来自于他们的任命,而是源于始皇帝代表的中央政府直接任命。换句话说,军队内的各级官员,绝不会都是蒙氏兄弟的亲信,而且在其军队中,还有相应的文官做节制。
另外,蒙恬军队的后勤保障系统是独立于军事系统之外的,并没有纳入蒙氏兄弟之手,如果他们敢与政府作对,政府马上就可以断绝他的后勤保障,并且调动军队围剿他。
这样一来,蒙氏兄弟的军队很容易就会陷入经济危机,而且在短时间是不会全面解决的。因为武将想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后勤保障系统,是需要时间,也需要当地并不隶属于他的文官系统合作。在这种背景下,他的下属绝不敢支持他与政府对抗的。
也正因为此,蒙氏兄弟所拥有的力量实在难以挑战中央政府,否则即便扶苏自杀,他们也可以拥立其他皇族成员来对抗李斯和赵高,甚至直接打出清君侧的名义进京勤王。
事实上,赵高、李斯敢派人到军队里逼扶苏、蒙恬自杀,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两个人根本没有反抗中央政府的力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请自来,也说说自己的观点。首先扶苏不是太子,只是长子。秦始皇从来没有册立扶苏为太子。我国古代制度讲究“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极少有太子监军的情况。秦始皇和扶苏也不可能不懂得这个道理,秦始皇在盛怒的情况下以扶苏为蒙恬监军,在扶苏心中,自己就已经被剥夺了皇位继承权。
其次,谈谈所谓“沙丘阴谋”,“沙丘阴谋”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也就是所谓秦始皇传位扶苏,赵高、李斯矫诏立胡亥,并赐死扶苏、蒙恬一事。其实,这个记载只是这段历史的一种说法,因为《史记》影响极大,所以大家都认可这种说法,但是这种说法也有一个极大的漏洞,那就是“沙丘阴谋”一说的当事人只有赵高、李斯、胡亥三人,而且三人全部死于非命,这种出于我口入于你耳的密谋,如何为外人所知?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确实存在这个“沙丘阴谋”的?
实际上,除了《史记》记载的“沙丘阴谋”,还有一本书记载了另一种说法。那就是《赵正书》,按照《赵正书》的记载,秦始皇从来就没有想传位扶苏,也没有过什么“沙丘阴谋”,胡亥是奉遗诏即位的。
很多人认为《赵正书》可能是伪书,但我认为《赵正书》在逻辑上更可信, 相关疑点如下:《史记》中为何对秦始皇皇后只字未提,昌平君作为楚考烈王的儿子为何担任了秦国的相邦,为何协助秦始皇平定嫪毐之乱?又为何返回楚国担任末代楚王?李信伐楚为何惨败?陈胜吴广起义为何要打着项燕和扶苏的名义?陈胜吴广以“大楚兴”为口号,为何要以秦始皇儿子的名义起兵?这里面玄机何在?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扶苏的母亲是楚国的公主,昌平君是扶苏的舅舅,楚考烈王是扶苏的外公。扶苏的舅舅背叛秦国导致李信伐楚惨败,扶苏因此才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始皇后是楚公主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很多人只知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知道秦楚是世仇,并不知道其实秦楚两国相爱相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按照《诅楚文》的记载,秦楚两国到秦昭襄王已经联姻十八世,早在秦穆公与楚成王时期两国就结为婚姻之好,楚平王娶了秦哀公之妹,吴王阖闾灭楚,申包胥哭秦庭,秦哀公出兵帮外甥楚昭王复国。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芈月传》的主角)是楚公主,一生四任秦相的穰侯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楚国的公子。昭襄王的王后叶阳后是楚怀王的女儿(秦昭王坑岳父),秦孝文王的王后华阳夫人也是楚公主,秦始皇之父赢异人被华阳夫人收为养子,改名赢子楚才获得了继承权。华阳夫人的弟弟作为楚公子在秦国受封为阳泉君。
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楚的看出来,秦楚是二十代联姻的国家,传统上秦王后是楚公主,公主的兄弟可以在秦国获得封君的地位。
然后我们回到历史上扑朔迷离的昌平君身上,作为楚考烈王的儿子,他在秦国成为封君,只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他是皇后的兄弟,我们知道秦庄襄王的王后是赵姬,是赵国公女,那昌平君就只能是秦始皇后的兄弟。
上一篇:你喜欢普京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