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写行、草书像楷书那样一笔都不落,有的人却省略很多笔画?究竟哪一种好?为什么?
草书,行草,笔画有人写行、草书像楷书那样一笔都不落,有的人却省略很多笔画?究竟哪一种好?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行草书和楷书在书写上有很大的不同,所谓行草书写法和楷书一样一笔不落,我感觉不可思议,行书特别是草书有它特定的写法,很多字都以特定的符号代替,写法以简便为上,所以省略了很多笔画,书写时易于连带,行草书创作时,上下字讲究呼应,通篇气息贯通、行气十足,而楷书的创作,字字独立,几乎没有连带呼应,少一笔都不行,(古帖中约定成俗的除外)有的还诸字分格,以求工整。所以行草书书写时该省略的一定要省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说法有问题,写行草书笔笔不落,意思不明。
草书怎么能像楷书那样一笔都不落。以楷书做参照,草书字是楷书或简牍字的省笔或连带减写。但行草书本身就是已经省减连带以后的结果,严格按照草书符号的经典写法去书写,像楷书那样一笔不落,非常正常,可下面又说有人却省略许多笔画,思维太过混乱。
捋一下头绪,行草书本身就是已经演变以后的字形,基本上有了自己的与其他书体鲜明区别的书体,如果不按照行草书的规则去书写,显然是不行的。所说其写行草书省略去楷书的结构与笔画,是非常正常的,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既然行草书字形已经有自己的范式,就不能再不按规则去编造出异类,否则就是不伦不类,不可识别。
我国的书法经过五千年的发展演变,也有说是三千多年的,无论如何,真、草、篆、隶等书体都已经形成独自的成熟的特点与面貌、范式。我们学习书法,创新书法,是绝对不可以破坏这种基本的范式的,破坏的结果是丧失书法y之本源,是脱离经典书法。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创新,本质上东西不能变,变的是外在的形质与风格。
谈到这里就不能不谈一下书法的法度问题。书法随着发展演,不仅形成了多体体书法字体,也形成的种种高度成熟的法度与规则,这些法度与规则是历史的优化的淘洗结果,因此,既然是法度规则或者说是经典,就是不可改变的。如果想脱离这些经典的法度和森严的规则,书法这种变异所谓的创新的结果,也就不在是书法了。轻者如我们现在所谓的“丑书”,重者就已经是发生了质变,就不在是书法或者书法艺术范围的东西了。学习书法,最终却又脱离了书法之本,是难以想象的。
经典的东西是不可变得,是必须要遵守的基本规则。变化的只是外在的形式,但又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这才是书之正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请大家指点一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说“连笔字”不是“书法”?又,什么是书法是你界定的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行书可以一笔不落,而草书宜简,只要写出这个字外形轮廓即可,也可说是省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草书夲来就是汉字意彖形的苻号。它的美学理论基础是哲学所强调的\"抓重点,突出矛盾\"!与美术中的速写在形式上有一致性。
行书强调动态美,即跳跃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记得启功先生说过,写字有一定轨道,写行书基本上还是跟楷书差别不太大。一是连笔,二是笔断意连。草书就不同了,草书连笔更多,断笔更甚。字型更省略简约,甚至没有草书甚础难以辩认,因此草书不可能按写楷书的轨道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