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孙权夺荆州、杀关羽,烧夷陵、败刘备,为何不乘势逐鹿中原?
孙权,东吴,荆州孙权夺荆州、杀关羽,烧夷陵、败刘备,为何不乘势逐鹿中原?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孙吴内部的少数民族问题,这些少数民族时不时反叛,孙权必须留大量军队看家护院。
4、曹魏的统治一直比较稳固。哪怕后期司马氏家族篡权,也没出现太大的震动。
(孙吴军队的优势是凭借水军,扼守长江。打陆战,缺乏骑兵。)
当然,如果孙权还能活得更久一些,那么淮南三叛中的诸葛诞叛乱,孙吴军队就能得到梦寐以求的淮南地区(治所在寿春)。诸葛诞叛乱的时候,吴国因为内斗,丧失了宝贵的机会,虽然派军增援了诸葛诞,但是仍然被司马昭打退了。
(曹魏的最后的忠臣——诸葛诞,257年到258年诸葛诞叛乱反叛司马昭,吴国派军增援,但是最终仍然失败,此时的孙吴军队战斗力已经下滑相当严重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虽为小说,实可称具有一定军事价值的著作。三顾茅芦,诸葛亮已论三分天下。其中,联吳抗曹,以求三足鼎立之势,再待时机而一统天下。与曹魏相比,蜀吳均不可敌,唯联合结盟,方可共拒曹魏。虽孙吳杀关羽,夺荆州,败刘备,其势正盛。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实力折损;坏吳蜀联盟,使盟友变仇敌,必防报复;与曹魏旧隙,伺机攻吴,此正当其时。故孙吳虽胜,焉敢乘胜以取中原?所以才将关羽首级献与曹操,以图嫁祸于曹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去了,诸葛亮打野,三国平衡了,跟刘备也闹翻了,后面也干不动,就抢夺人口为主了,打秋风!发展经济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王权不集中。孙权比他爹孙坚,他哥孙策差远了。父兄是开疆拓土的君王,直接领导军队。而他只能是依靠别人,先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掌握军权,他基本在军队没有领导力。不像他父兄一样!
第二是眼光。虽然不会领兵,但眼光放的远。虽然重创了刘备,但是曹操强,孙刘弱的局面并没有改变。自保尚需两家联手,更何况中原打曹操!作为领导者想着全局是对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吴没这个能力,第一点:虽然说基本上是兵不血刃拿下了荆州城,但是毕竟是新接收的城池和军队,城池还好说,这些军队是没办法直接使用的。第二点:关羽北伐时候,曹操陆续调集援军南下救援曹仁,所以这时候,在襄阳附近聚集着大批的曹军,这时候贸然北伐(无论是从荆州一线还是合肥一线)必然遭到激烈抵抗,后来孙权北伐也能说明这一点。还有最重要的第三点:孙权杀了关羽,刘备集团必来报仇,如果这时候孙吴北伐,和曹军拉锯到一起,刘备军再来报仇,那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逐鹿中原,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1、实力不济
荆州地区从公元208年曹魏南征到公元221年夷陵之战,十几年的战乱,使原本富饶安定的荆州早已破乱不堪,此时的荆州不足以支持一场北伐之战。况且东吴经过与刘备的整死之战,虽侥幸获胜,但国力大损,如果此时贸然北伐,东吴的实力仍然难以从曹魏那里站到便宜。
2、防备蜀汉
偷袭荆州之后,孙刘联盟早已破裂,公元219年到公元221年这两年中,东吴的主要敌人已不是曹魏,而是刘备集团。东吴虽然得了荆州,把刘备势力赶出了荆州,但时刻防备着刘备势力突袭荆州,所以在这两年当中,东吴是重兵把守荆州,并与曹魏议和,重点就是防备刘备。经过夷陵之战,孙刘两家仇恨更加一层,战后的东吴,更要防备蜀汉政权重新来袭。所以战后的东吴在荆州的重点是防御而不是进攻。
3、谋而未得
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掌握蜀汉政权,诸葛亮分析三方实力后,做出了恢复孙刘联盟,仍共抗曹魏的战略部署。孙刘重新结盟之后,孙权随即就发动了北伐,但不是在荆州,而是在江淮地区的合肥。其实在合肥地区,孙权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和诸葛亮一样,北伐锲而不舍,但没占到一寸土地。
其实孙权并未有吞并中原的雄心,合肥只是他割据江东的最佳战略屏障。合肥位于江淮之间,地理位置独特,进可攻、退可守,是东吴最大的战略屏障。合肥临近东吴首都建业,对孙权来说,无论是出兵北伐,还是拱卫首都,都必须拿下合肥。所以历次北伐,都是选择在合肥方向。
上一篇:鲍鱼怎么处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