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择校成为了一种风尚,到底是优生成就了名校?还是名校成就了优生?
名校,学校,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择校成为了一种风尚,到底是优生成就了名校?还是名校成就了优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择校成为了一种风尚,到底是优生成就了名校?还是名校成就了优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的问题。
记得我刚毕业的那一年,我们当地的一所区级初中学校,出乎意外的中考考得的特别好,紧接着就招来了全市的优秀学生,从此就打下了市区最优秀初中的铜墙铁壁,紧接着15年里,始终保持着中考最优的姿态。
但是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下去,后来市教育局发现,除了这所优秀的初中,其他初中招生已经很艰难了,因为学生基本都去那所优秀的初中了,于是教育局进行了全面的重新安排,就是在初中不让择校,划片分学校,并且给予其他学校很多政策倾斜,鼓励学生去其他学校。最初几年,那些学校还是不行,学苗不好,很难取得成绩,只是勉强能招到学生,而最优秀的那所初中依然门庭若市,在考中独占鳌头。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几年,也就是7、8年吧,到今年最优秀的初中已经明显滑落,尽管老师们很努力,但是成绩怎么也不如从前了。而那些被市教育局扶持起来,从招到学生到逐渐招到优秀学生,乃至于最后考出状元的学校,那些学校已成上升趋势。
名校的陨落和名校的升起到底靠的是什么呢?上面我所讲到的是我们当地的真实的案例,那么通过这样一个案例,你不难看出学生的流动才是造成的各学校之间的差异,优秀学生的流动成就了优秀的名校。
我更希望,名校是名师和学生相互成就的一个过程,因为只有那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名师的作用,也才能让优秀的学生获得更优质的资源!
怎么看这个事情呢?写在下面吧!
如果你认同我的价值观,请关注我!为我点赞、评论和转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你提的问题是互相关联的,你优秀的孩子,进入了有教学经验的学校 ,才成就了你优秀孩子的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要声明自己的观点是“优生成就了名校”。
下面我将用三个实例来佐证我的观点。
一、成都市重点中学的崛起和非重点中学的衰落
1978年,成都市举行了首次中考,划出了一批重点中学,依稀记得主要有4、5、7、9、12、20中、盐道街中学、西北中学等,后来这些首批市重点又升格为首批省重点,再后来其中一些学校又升格为国家级重点。
那时候学生和家长对这一变化是懵懵懂懂的,中考后划出了中专线和重点中学线,中专线高于重高线。有些成绩好的孩子,迫于上山下乡的压力直接去读了中专。
那时候成都市每学期都要举行若干次统考,统考成绩都有通报和排名,各个学校之间差异不大,比较均衡。因此,就算可以报重点中学,孩子们也是无所适从,基本选离家比较近的重点中学而已。
进了重点中学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整体来说老师间的水平也没有明显的差异。每个老师教学风格不同、水平各有差异,比如我自己就是从一所子弟校(现在已经亡校咯)到了如今人人向往的4、7、9中之一。从各科老师教学情况看:子弟校的英语和语文老师胜过重高,重高的化学和政治老师胜过子弟校,而数学和物理老师基本旗鼓相当。
我们那一年的高考,由于应届毕业生太多,高考难于应付,便因此增加了预考,预考未上线便不能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了。最终高考的结果:重高最高升学率的班级中专加本科升学率也不到10%,而其他每所非重点学校也有升学的,基本是雨露均沾。
后来随着重高规模的扩大和教育局对重高更多的政策倾斜及资金投入,更多的优生地向重点学校流动,重点和非重点的差异日趋明显,最终导致非重点学校师资流失、优生流失,沦落到高考被剃光头,无一人升学,相反重点学校的升学率则逐年提高。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优生成就名校的过程。
二、当前成都呼声最高的私立名校“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的成长
这所学校创建于2000年,原名成都树德新实验学校。2003年,更名为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区);2007年,小学部和初中部更名为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更名为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2016年,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民办“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这所学校据近几年有孩子升学的家长们讲是呼声已超过原成都私立学校的领头羊——成都外国语学校和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其分校10余所,遍布川内好几个县市。
起初,该校招生困难,利用其与7中合作的优势以七中育才东区(私立)的名义招揽小学5年级学生,凡是在该校5年级就读的,可以被七中育才(公立)优先录取。由于学校校舍等硬件条件好,因此有一大部分学生没去上水井坊读初中的学生,也留下了,当然这批学生当初进校也是通过考试录取的,较差的学生也是不能进去。
为了打响招牌,建校初期每年高考结束后,学校花很大力气去各县市招揽复读生,特别是对有北大清华梦想的、高考成绩优异、只差几分到北清线的学生,竭尽全力动员其复读,为其减免所有费用,给足奖学金,提供各种优越条件保驾护航,打造状元,然后利用状元效应大肆宣传,塑造学校优势形象,从而进一步吸引优生,优生成就了学校的升学率,令学校进入良性循环。
优生聚集,优师聚集,雪球越滚越大,成就了如今的嘉祥教育集团。
三、成都二中原校长的悔恨当初
成都二中的历史沿革:
1913年省立第一中学成立,第一任校长钟书传,校址先为上翔街,后迁往成都市西胜街(现28中校址)。
1928年2月16日国民党镇压学生运动,发生“二.一六”惨案,死师生14人。24日国民党省教育厅颁布第2820号训令,勒令学校停办。
1935年7月,国民党政府整顿教育,决定恢复省立第一中学,继续办这所成绩卓著的省立公办校,改名为四川省立成都中学,校长杜致远,学校迁址五世同堂街(现校址)。
上一篇:有人说改变一个人很难,但是其实自己每天都在变化,你认同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