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客观的看待中医和西医?
西医,中医,传统医学如何客观的看待中医和西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客观的看待中医和西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客观看待很难,我们就看几个事实吧:
第一、在只有中医的几千年中国历史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和大多数灵长类动物差不多,新生儿夭折率甚至比猴子猩猩还高;只有在引进现代医学,也就是俗称的西医之后,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才提高到七十岁以上;
第二、医学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发现,几乎都来自现代医学,几乎没有一个来自中医;
第三、现代医学在全世界流行,中医只在中国和海外华人社区流行;
第四、发生灾难,只有现代医学手段可用,中医无用武之地;
第五、大面积传染病预防靠的是现代医学理论和手段,中医无用;
第六、孕产妇保健是靠现代医学,中医提供的诸多建议大多无用,少数有害;
第七、现代医学大部分新技术可以通过培训和讲座批量教育,并快速推广,中医的很多神奇医术只在传言里,没见通过培训和办学迅速推广,取得实效;
第八、现代医学的医生一代比一代医术高,中医永远不敢说自己超过了师傅,似乎是一代比一代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毛主席早就说了!
《中西医结合》!
重温一下,好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医是科学,中医是经验技术!
→西医对病因、病理、治疗、用药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标准→病因检查都通过仪器设备→量化定性/通过前期大范围检查筛选病因→最后通过理分析座实病况→同样的病治疗方法不会差别太大;
而中医讲究的望闻问切→每一个项目是不能量化的,都是凭感觉→ 一个中医师与另一个中医师的可不同,这次开的可与下次开的也不同→有辩证治疗之说,当然也不能就此完否定中医。
目前,群众一般的选择是有病看西医,慢性病/骨伤之类/调养看中医,癌症的中后期结合中医治疗。
现在整个医疗市场而言,己经市场化了,已经是一个西医院占主导地位的市场,中医院所占的份额很小。
按照国家规定,每个县须设一所中医院,所以全国中医院约3300余所,全为公立,私立的西医院无数,但没听说过有私立中医院。
因此,说明公众求医看病的主要途径还是西医。
即使现在在县级中医院,实际上是中西医混合设置,例如东莞中医院,我朋友因脑溢血入院,做CT→脑内导流→完全是西医的治疗方法,中医边都沾不上!!→目前的县级中医院,如果没有优良的西医资源,仅靠中医,一定门可罗鸟!
中医开处方前,绝大部分是以西医式的检查为依据,特别是在入院治时,一定是以西医病理分析为依据,否则发生医患纠纷就麻烦大了!!→谁敢凭望闻问切让病人住院?!
特别是在妇幼婴儿医疗领域,西医更是一统天下。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中国几乎没有西医,那时婴幼儿只要出天花就几近妖析!!
目前,从孕检→保胎→婴儿出生→产护→接种疫苗等均依赖于西医→甚至在整个青少年期间都是看西医→请问那些中医粉们或中医论者们→搁心自问,你自己或你儿子女儿在20岁前,看了几次中医吃了几次中药呢?
中医的没落,是市场竞争',群众自愿选择的结果!!→不是打情怀牌打嘴泡就能雄起的
→根本原因是其诊断技术和手法及中药的效果决定的。
医疗行业绝对是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行业→你这个医院酒香,患者一定纷至踏来→ 那些所谓有"文化情怀"的中医论者,一旦病入自体,他想到的一定不是什么文,而是疗效|!
有人说:文化就是吃饱喝足了撑的,是有一定道理的!!→经验告诉我们;面对那些满嘴中华文化的商人,你最好多个心眼!!
中医论者可讲出N条中医牛B的理由,也可举出N条西医鳖脚之处,但最终都是要拿出干货,让群众自愿选择→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医为宏观,西医为量化,从来不排斥西医,但反对西医的治疗方法,太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热爱经典中医,但我不仇视西医。中医在一些疑难杂症、甚至危重症有其独到之处,患这类病通常不是某个器官出现问题,而是整个系统,中医只要辩证准确把握住这个本,从这个本入手,所有种类繁多的标症会减轻,甚至消失。
而西医在一些急症效果不错而且快,例如普通感冒流涕,吃点西药就搞掂了,而中医的中成药似乎力度不大,煎药效果好,但费时,有可能药还未煎好流涕就止了。但是太少两感症的流清涕,可以说许多西药止不了,即使止也只是暂时,一个喷嚏又流了,这时是中医的强项,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轻松搞掂。中西医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但这不是中西结合,中西医是不能结合的,一结合中、西医都会倒退,扯远了,就此打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