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支撑小学生学习的应该是兴趣还是压力?
孩子,压力,兴趣支撑小学生学习的应该是兴趣还是压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如果您指的是在教室内,读课本的话,他们只能用脑来学习,对所有人来讲都是很难的,需要不断重复再重复,才能记住,如此不断重复的纸上操作,对于任何人都是无趣的,所以没有人喜欢干这事,又必须要做怎么办呢?
有一些孩子天生自控力比较好,专注力比较好,逻辑思维也好,这也是有科学证明的,来自基因。所以这部分孩子相对容易完成学业的学习。这些能力也和后天有关,但后天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幸运,身边的环境刚好将他们的性格塑造得适合学校学习这种模式,所以会发现有些孩子可能很聪明,但是你觉得他们不爱“学习”(课堂学习),其实对于这些孩子,换一种适合他们的“学习”模式和环境,他们也会变成大多数眼里的好学生,就看老师和家长是否能帮自己和孩子理解他们,并找到适合这些孩子的学习方式,再加上适当的引导,让他们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更强
最后有点说偏哈,见谅
以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兴趣。不要过早地传递压力,要让孩子爱上学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部分兴趣部分压力吧,看哪个占比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兴趣是动力,压力是泯灭兴趣的催化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也有压力产生动力的名言警句,所以也说不上谁就是一家独秀,不过最重要的是你家孩子适合怎样的比例,什么样的方式去帮助他更好地学习,有些孩子需要你去引发他的兴趣,然后他就能很自主地钻进去学习;而有些孩子虽然他也会有一定的兴趣,但却还需要外界对他进行一些鞭策和压力,才能专注,坚持地进行下去,不然就会变成三分钟热度的学习状态;还有些孩子承受不了太多的压力,压力只会让他觉得学习越来越痛苦。
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孩子更多的学习动力可能还是来自压力,我身边一位朋友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通过和朋友的聊天及见过几次他孩子学习的状态,我没怎么看到这个孩子对学习有多少兴趣,但压力真是明晃晃地摆在眼前,你甚至心里都会跟着这个孩子感觉到他的压力,他的学习完全是为了达到学校和父母的要求,甚至也是为了减少自己被打骂和批评的次数,这种状态的孩子全靠兴趣去完成学习根本不现实,因为学校和父母给他提供的学习环境、氛围和要求都是充满压力性的。
题主副标题写到“从没有看见一个内心真爱学习的小学生”,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当我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本能地去想孩子的问题,但其实就像我上面所说一样,孩子也许一开始带着兴趣去学习的,但当他所处的学习环境变成只有压力的时候,即使这份压力有时会变成动力,也依然会有孩子承受不住被压垮的时候,这样的话孩子怎么可能真心去爱学习,他只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此不能光想着让孩子去真心爱学习,还要为孩子提供能让他爱上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学生学习应该出于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兴趣和压力兼而有之吧。而且建议教育者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对小学生的成长才是最有利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如果一味强调压力,教学形式传统单调,学习任务繁重,孩子表面上看能够服从纪律,但与他的天性相违背,学习兴趣没有培养起来,不利于长期发展。
中国学生习惯在压力下学习,所以一旦高考结束进入大学,很多学生就没了目标,浑浑噩噩度过四年大学生活。
所以太过于强调压力不利于孩子终身学习。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尤其重要,这个决定了以后他的学习动力的强弱。
但是如果一味强调兴趣,会怎么样呢? 现在很多软件公司都在开发游戏式的学习软件,这对激发孩子兴趣是有帮助的,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使用太多,对将来需要深度学习的内容,需要更多靠自我控制来学习的内容,小学生就容易心浮气燥。
另外小孩子巴不得天天在外面自由自在玩耍,因为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还是肤浅的,还不习惯从深度学习中获得乐趣。
任何人都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两种属性伴随终身,小混混就是完全自然属性支配下的产物,我们当然不希望孩子这样。所以,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了解自然属性,并发展社会属性的过程。而要培养起孩子的社会属性,是必须要面对压力的。
上一篇:设计单位为什么不需要造价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