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支撑小学生学习的应该是兴趣还是压力?
孩子,压力,兴趣支撑小学生学习的应该是兴趣还是压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码字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Maple老师谈教育,为您作答。
小学生学习应该是即不靠兴趣,也不靠压力。因为在认知心理学研究得知,兴趣与生俱来,但非常脆弱。比如说孩子喜欢弹钢琴,但仅仅是兴趣而已,最终结果是孩子训练了几天,因为太困难而被放弃。于是兴趣并没有产生支撑孩子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也没有产生很好的结果。
然而另一方面,压力会让孩子讨厌学习,过度的压力会让孩子产生害怕和焦虑考试成果的情绪。全国大部分孩子父母都会给孩子压力在学习上,但是结果是自然有大量的孩子并没有因为压力而产生好的学习行为和结果。(想要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料,请添加关注“Maple老师谈教育”!)
那么,支撑小学生学习的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一定是孩子学习过程中,能感觉到学习内容的难度在孩子的可达到范围之内。学习内容过难和过于简单都会让孩子对此学习内容失去兴趣。因此当孩子在学习中,通过一定的努力,孩子实现了一些学习目标,这会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想要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料,请添加关注“Maple老师谈教育”!)
其次,在孩子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在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而且成绩具备足够的对比优越感。于是,这也能支撑孩子继续努力学习,因为人都是就高不就低,当通过刻苦努力获得高分,这就会让孩子产生高峰体验,俗话叫“爽了一次,或愉悦了一次”,于是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奖励孩子有好的体验和感受。为了维持这种好的有优越感的体验和享受,孩子会做出更多有效学习行为,来维持这种体验。(想要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料,请添加关注“Maple老师谈教育”!)
第三,就是当孩子做出好的行为,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就事论事的积极评价,当孩子的好的行为被关注到,而且被表扬认可,于是孩子就会继续加强这种行为,就像会表演的动物一样。正向刺激孩子做出正确优秀的行为,惩罚刺激孩子规避错误不当的行为。尤其是父母能制造很多机会表扬孩子,但能假装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并不知道孩子其实在旁边能听到的场合。(想要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料,请添加关注“Maple老师谈教育”!)
很多家长会说,孩子被夸奖多了后,会变得非常骄傲和翘辫子,其实这种理念是不对的。正确有效的就事论事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做的太少了,而且还做的远远不够,因此孩子才会一听到表扬就骄傲,我们应该不吝啬表扬,多给孩子鼓励和赏识,孩子会做出让你更加意想不到成就让你惊叹不已。有时候家长的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会抹杀掉孩子很多好的灵感和创造力。请记住,很多时候坏事就是好事,挫折就是成长。(想要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料,请添加关注“Maple老师谈教育”!)
所有回答均为码字原创,喜欢的朋友请“关注”和“点赞”哦!我会在“今日头条”和“尚可网”中,继续推出高质量的问答给大家。
作者简介:原百强中学骨干英语教师,十三五课题专家,好未来总部英语学科诊断专家,重点部署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硕士,现专门从事英语学科专家诊断和教育领域创作,谢谢关注和支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毋庸置疑的是兴趣,但是适当的压力也是有必要的,小学生年龄小,思想还不成熟,自控能力也差,就算是感兴趣的东西,如果长期看不到好的结果,也会丧失信心,所以家长适时的给一些压力,孩子学习会更带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学生起决定作用的是压力。
小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几乎为零,哪怕有一些爱好,也只是暂时的,不要相信他会坚持。压力面前他不得不折腰,就是再困难,施压得当,他也会向前冲。当他的困难和他所受到的压力到达一个他认为的极限时,他会产生倦怠,表现形式是厌倦。这时,作为家长的就需分析问题了,即困难和压力,到底在孩子心中哪一种已突破了他的底线。
有些小学生,形式上无压力而学习很认真。其实,这种学生的动力仍然是压力。比如,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长的鼓励等。这些,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他不认真、努力,将会失去所拥有的。这种压力只是表像上不同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说答案,我认为都可以支撑,但是效果必然明显不同,我原来做过芬兰早教,国内第一家芬兰教育部认可的早教出口项目,接触了很专业的芬兰正统至少拥有三个硕士文凭的教育工作者,芬兰教育者普遍认为“如果学习过程不快乐,那么学习的内容也很容易被孩子忘掉”。压力下对某一件事的坚持,无论是学习还是什么,都有到达极限的一天,很多人崩溃掉就是压力太大了不是么?那又何必将这种感受强加给我们的孩子?
另外,感觉您口中的“学习”指的应该是课堂书本的学习吧?如此,我还能理解您为什么会说出“从没有看见一个内心真爱学习的小学生”这样的话,所以我还是想先把“学习”这个概念说清楚
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无时不刻的在学习,当我们接收外界的信号,大脑就会处理这些信息,但处理的程度不一,现在一般刷手机,读取零碎的信息,通常都是浅显的学习,读一本书,完成一篇论文,就会深一些
说回来小孩子,他们更是通常在无意间学习,小孩子擅长的模仿就是一种天生的学习方式。再比如,生活中,尤其在户外,他们会通过体验、探索,了解到很多事物的边界在哪里,因为在生活中和户外,他们是动起来的,他们看,跑,跳,摸,听,闻,甚至尝,感受温度、湿度、软硬度、酸甜度、不同的声音、不经意间的惊吓、同环境和他人的互动等,都是在用整个身体和头脑去学习。在生活中没有太多束缚的时候,小孩子都是被什么吸引到,就会去关注什么,关注就是学习的开始,而能吸引他们的东西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兴趣”点呢?
上一篇:设计单位为什么不需要造价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