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在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统治中,历朝历代还是没能跳出兴亡周期率?
儒家,儒家思想,王朝为什么在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统治中,历朝历代还是没能跳出兴亡周期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短命基因二:
儒家思想是以倡导“礼仪仁智信”之名,行放纵个人私欲和邪恶欲望之实。由于不信神、不信天,王法又可以用金钱做买卖交换,因而从上到下,从官到民,肆无忌惮、贪婪成性、物欲横流。人与人之间,冷漠残忍,没有信任,没有合作,只有互相鄙视和互相拆台,这样的社会,怎能长治久安?
短命基因三:
在没有公德心,一心追逐所谓荣华富贵的封建体制下,本应为调解矛盾、制止犯罪的官员阶层,却成为社会上制造矛盾、疯狂犯罪的最大群体,分赃不均、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生存模式,让官僚阶层看似获利最高,其实人生风险为最大,稍有不慎,就会被别人鲸吞。社会的主体结构如此丧尽天良、腐朽不堪,王朝在经过短暂的浮华之后,迅速便走向覆灭之路,自然在情理之中;
短命基因四:
接近亲近上天,了解生命意义,开启民智、净化心灵,原本是文人的职责所在。可在孔孟思想的主导下,绝大多数的的文人,已经彻底丧失自尊,成了依附在官僚体制下的可怜虫。为了混口残羹剩饭,他们不惜出卖灵魂和肉体,处处助纣为虐。一方面这些人不停地帮助朝廷、官场指山卖磨、画饼充饥,愚弄百姓;另一方面,文人们没有底线的邀功请赏、百般献媚,对摇摇欲坠的朝廷、官场起着极大的麻醉作用,让他们看不清近在咫尺的巨大危险,其结果,王朝的崩塌总是发生在顷刻之间,毫无回旋余地;
短命基因五:
在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的“仁义道德”打扮之下,中国封建王朝最大的特点,就是坐在社会各行各业前排的,一定是一身痞气和匪气的恶霸流氓,喊打喊杀的小地痞小流氓则招摇过市、惹是生非,制造社会矛盾;而受伤害排挤的,一定是安份守己的平民百姓。从皇上高官,到普通之人,没有谁对上天怀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厌弃任劳任怨、勤劳致富,崇尚巧取豪夺、坑蒙拐骗,俨然把一个人的社会,变成了禽兽狂欢的野蛮世界。如此黑白颠倒、放纵邪恶,上天怎能允许它长久存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孔孟之道永远阻碍人们思维、创新,不可能对我们的主流工作和长远目标有任何帮助。有些人快不要书呆子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还是缺乏民主框架,权力可以调控也可能失控。
西方的民主框架虽然不尽善尽美,但对于推动民主进程有利。
按照朝代更迭的过程看,进步力量的运作,都听命于皇权,而皇权的稳定,则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就是说,无论是好是坏,只有得到看皇权的承认才得以生存,无论各方力量抗衡到什么程度,最后都要树起皇权这面旗帜。
而西方国家的民主推动中,无论最后胜负如何,都要运作于民主框架内。
这就是历代朝代更迭与西方不同,就是武斗与文斗的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中的意思是否想说,儒家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深入渗透社会之后能够有效避免王朝走向灭亡的极端?
兴亡周期率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
从哲学上而言,万物皆有始有终,具备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程,“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巅峰意味着衰落的开始,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永存。大到宇宙的源起和毁灭,小到物种的进化和灭绝都,况乎一个短短不足三百年的王朝呢?
在中国,极端的贫富悬殊是历史周期律的推手,具体表现为以土地为代表的财富过度集中,从而导致大量具备生产(造反)能力的贫民一口饱饭尚不可得,进而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
改朝换代意味着人口被消灭大半,曾经的土地财富占有者多被从肉体上消灭,于是由开国之君开始,到二世三世励精图治、布仁施德休养换来一片盛世,然后又将沿袭之前的套路陷入土地兼并和财富集中不可自拔。
这就是兴亡周期率运行的基本原理。
因此鲁迅先生称辛亥革命为“城头变幻大王旗”,盖因为民国将清朝末年就已出现的贫富悬殊、土地集中等社会结构问题被原样照收。
而儒家思想在于社会稳定方面有什么贡献呢?
儒家思想并非起源于孔子,而是他总结了夏、商、周三代(周公是重点)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繁文缛节的“仁爱”思想在纷乱的春秋战国年代屡屡碰壁,之所以成为与道、墨、法三家并列的显学更多在于他在教育上的贡献--三千门徒和有教无类。
因此,战国群雄尊崇法家,汉武帝之前道家是主流思想,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可以说从文字上消灭的旧的儒家,后世的所谓“经典”来自老儒生的口述,存在断代的可能性。
汉武帝时卫绾提出的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得到首肯,但不过是打造皇帝合法性的工具,汉帝国仍然有效运行在“外儒内法、王霸杂之”的治国思想之下,直至汉元帝这个受儒家思想毒害严重的帝王出现方占据朝堂主流。
至于后来的理学、心学,都沿袭并发展了前人的观点,从而与封建王朝的统治更加匹配。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纵贯儒家思想的发展史,其并不能从土地兼并等现实问题入手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只是通过思想上的催眠来愚弄百姓和自我催眠罢了。
上一篇:你对中科大博士生之死有何联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