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乾纲独断,但为什么不以抄家缓解财政上的燃眉之急?
嘉靖,皇帝,皇权《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乾纲独断,但为什么不以抄家缓解财政上的燃眉之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乾纲独断,但为什么不以抄家缓解财政上的燃眉之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我没看过《大明王朝1566》,没办法回答。
但,家不是随便抄的!
大明的士绅一族,势力相当可观
虽然,嘉靖乾纲独断
但是,总不能无缘无故的抄大臣的家
再说,大臣有无油水,他也搞不清
抄一家二家也于国无补
再富裕的个体家与国一比,就是蚂蚁腿上的肉,看得见么!
抄个几十家上百家,才能算有用
抄没啥!但国家机器怎样运行,人没了,活谁干!
再说,抄多了,引起大臣造反。
看看武宗先辈的下场,被文人黑成乌鸦
嘉靖又不傻!
举嘉靖三十一年为例,当年户部所奏岁入只有二百万银,而军费开支一顶却高达一千多万,严重超支。
这是要抄多少家才能补上亏空。
抄完后,亏空补上了,上吊的应该是嘉靖了!
轮不成崇祯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明王朝1566》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就是权力斗争展现得非常好。很多人只看到了嘉靖乾纲独断,但是没有思考为什么嘉靖能够让别人“怕”他?嘉靖能够为所欲为,乾纲独断的根本在于他能够很好的维护权力的平衡,这样任何一方都不得不依靠他,这才使得他能够牢牢的把握权力。比方说朝廷之中,嘉靖重用严嵩,利用严嵩满足自己的私欲,同时也让严嵩铲除那些对嘉靖不利的臣子。但是嘉靖还会刻意的培养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人,一方面他需要这些人日后辅佐裕王,另一方面他也是让这些人牵制严嵩。这样避免严党在朝廷中势力太大,影响到了嘉靖的权威。嘉靖除了搞权力的平衡以外,也是非常弄得笼络人心的。比如无论对严嵩、还是吕芳、朱七、黄锦,甚至是陈洪、嘉靖非常会笼络他们的。以吕芳为例,海瑞审问出改稻为桑中毁堤淹田的真相,非常不利于嘉靖。为此,吕芳私自去找严嵩、徐阶谈心,希望他们能够握手言和。这可是犯了嘉靖的大忌,不过嘉靖只是罚吕芳去修吉壤。后来又重新召回宫,并且嘉靖还语重心长的告诉吕芳为什么不能这样做。陈洪自然不用多说了,他是个为了往上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人。嘉靖虽然重用他,但是时时都在敲打他,使得陈洪不敢肆意妄为。甚至嘉靖刻意的为陈洪挖坑,比方说让陈洪去处罚冯宝,使得他得罪了裕王妃和世子。陈洪按照嘉靖的意思鞭打了朱七和齐大柱,嘉靖反过来就安慰朱七和齐大柱,弄得陈洪里外不是人。所以说无论宫里面的人、还是朝廷里面的大臣,都是不敢得罪嘉靖的。但是说到底,嘉靖维持权力的方法还是靠着高超的权术。我们任何高超的权术都有自己的原则的。嘉靖虽然权力无人能及,但是很多时候他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比方说嘉靖在鄢懋卿巡盐以后,已经知道严嵩没办法控制严党了,此时他已经动了倒严的决心。但是此时东南正在打仗,朝局不允许他倒严。所以说当嘉靖财政上有问题的时候,也不是能随随便便靠着抄家来缓解这个问题的。原因很简单,有这个家财的人必定会依附于朝中的某股势力。嘉靖贸然去抄这个人的家,是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除非是这个商人得罪了朝中某股势力,成了政治牺牲品,否则是肯定不会吵架的。至于说抄老百姓的家,一方面是得不偿失,老百姓太穷了,直接这么做容易引发动乱。所以通常情况下,必定会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比如说改稻为桑。为什么要搞改稻为桑?说到底就是要从老百姓身上弄银子。为什么要从老百姓身上弄银子?因为老百姓最弱小。自古以来,朝廷做事情基本上都是这个思维方式,永远从最弱小的群体下手。至于说抄商人的家和抄官员的家,这就是更不现实了。商人往往依附于士绅和官员,而朝廷的官员可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嘉靖靠着这些官员维持大明的统治,又怎么会贸然去动他们的蛋糕?不要低估这些士绅官僚,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他们家族有时候甚至比一个封建王朝更久远。在封建王朝,他们才是真正的统治力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纵观嘉靖皇帝朱厚熜的一生,一直在和大臣们在斗智商。接替皇位路上就开始给自己的亲生父母要先帝先后的封号,群臣不答应就不进城登基。十几岁的少年已是足智多谋。关于为何嘉靖不抄严嵩父子的家,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嘉靖离不开严氏父子。他崇尚黄老之术需要大量经费(修精舍,修道观,炼丹药),这就需要有人为他敛财。而且传统道教中还有采阴补阳一说,经常需要找处女媾和。而这些都是那些清流们不愿做也不会去做的。
第二嘉靖一直没找到替代严氏父子的人选。他不愿看到清流们的一派独大,需要适时的打压他们,来保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能做到。严氏父子可以说非常胜任这个角色。历史上真正写青词(道教祭拜上天时所写的一种文体)写的好的是严世藩,而不是严嵩。嘉靖曾多次对严世藩写的青词大加赞赏。还有严世藩在不同时期都能很准确的把握嘉靖的心思,严嵩很多事情的决断也都是和严世藩商量的结果。
第三抄严家起不了太大作用。虽然严氏父子门生故吏很多,也给他们输送了不少钱财。但就总体而言,严氏父子还是对权力更感兴趣。他们家也不可能像石崇、和珅那样富可敌国。甚至严家的财产还没严嵩的继任者徐阶家里多。后来严家倒台,历史也没记载嘉靖和他儿子隆庆就吃饱了。
徐阶、高拱、张居正联合当时还是太子的隆庆帝除掉了严氏父子。汉朝掌握国家铸币权的邓通和清朝比皇家还富有的和珅都是被继任的统治者打倒的。历史在很多时候是很相似的。
上一篇:贫困户搬迁到百色深圳小镇以后,留在农村的土地和房子该怎么处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