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真的对吗?为什么?
不受,在外,君王你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真的对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真的对吗?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只是作战期间的临时说辞,而不是代表所有时间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一项军事策略和原则,初见于《孙子兵法》:“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原指在外领兵作战的将军,可以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进行临机处置,而不是唯君命是从。这句话後来引申而泛指在外执行任务时,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机处置,而不必完全听命于上级的安排和指挥。那么这种做法究竟正确与否呢?
将在外而唯君命是从,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不利于抓住战机,而不遵王命,自做主张又有失臣道,这就是一对矛盾。“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为一项军事策略和原则当然是正确的,但在具体的应用中却有使用得当和不得当的分别。应用得当,事有所成,功大于过,既往不究;应用不当,猜忌横生,引祸上身,咎由己取。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应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策略呢?我想有这么几点需要注意:
一、不滥用,不轻用。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使用,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被迫使用,因为不这样做会造成巨大损失或不可收拾的局面。如果事有可缓,还是要多向君王请示报告,征得君王的命令。“有所不受”不是完全不受,而是有所选择,这里面就需要把握尺度。动不动就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说辞,一定会招致君王的猜忌和戒惧。“事君如事虎”,受君王猜忌,则臣之祸不远矣。
二、出发点要对。动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策略,其出发点一定要是站在君王的立场,替君王考虑,而不是为树立将军自己的威望和为建立将军自己的功勋。《易·坤卦》曰:“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乃是王道,将军从王事,效王命,不能好大喜功,更不能功高盖主,只有把功劳归于君王,自己表现得无所成就,这样才会得善终。功大盖主,不是好事,不受王命,更受猜忌,其祸不远,难得善终。
三、过后要做好善好工作。不受君命而自作主张,毕竟是一种僭越行为,虽然事情的最终结果是好的,出发点也是从大局出发,为君王的江山社稷考虑,但该履行的程序还是要履行,要表现得诚惶诚恐,以化解君王的猜忌,求得君王的谅解,切不可表现得洋洋得意,自以为功,显得比君王高明。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身是正确的,对不对关键在具体使用上。使用得当就是对的,使用失当就不对了。
(子夏故坛原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出自孙武的《孙子兵法·九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坑了大多数武将,但凡军令有所不受的武将,结局不是弃而不用,就是被杀,几乎没有第三种可能。
将在外,不听号令,打了胜仗,必须处罚,将在外,听从号令,打了败仗,也不受处罚,不看你胜败,只看听不听话。
一个武将,如果不听话,打仗能力越强就越危险,因为不受控制,随时有反噬的威胁,能力越强,危害越大,如果听话,虽然能力一般,但是可靠。
武将是什么?又名爪牙,只负责撕咬,不负责思考,皇帝让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
武将就好比一把锋利无比的刀,皇帝是捉刀人,如果有一天,皇帝发现这把刀自己会动,你说怕不怕?
将虽在外,但是,你要时刻记住,你的权力是皇帝给的,你要觉得皇帝把军队给你了,你就拥有了这只军队,那就大错特错了。
很多人没当过官,就觉得能力强最重要,有这种单纯想法的人,注定一辈子“怀才不遇”,郁郁而终,认为上天不公平,
当了官才知道,听话最重要,不听话能力再强也没用,
普通官僚尚且如此,一个带兵的将军,如果不听话了,后果是什么?
很多武将把孙子兵法当圣 经,认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认为打仗打赢了就行,实际上大错特错,
为什么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高震主而主不疑”?无他,因为听话,
跟他齐名的李光弼、仆固怀恩为什么不行?无他,因为不听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句古语,在今天已不适用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通用原则也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如何应对,身临其境才会导致文字的大概描述跟实际相差有多大。因此,直接指挥的将领,必然要有一定的临事决断,先斩后奏的权力。如果事事都要上报,等待上级批准,说不定战机已经失去,战争已然失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