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五千多年的历史,为何“茶文化”长盛不衰?
茶文化,茶叶,茶道五千多年的历史,为何“茶文化”长盛不衰?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五千多年的历史,为何“茶文化”长盛不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茶叶作为植物产品自然被开发利用。
传说四千多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为百姓除病去害。从那个时候起,茶就与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戚戚相关,成为先民们不可缺少的药用植物。《神农百草经》中,记载了关于茶叶的起源。
三国时期,也就是公元200多年前,流传孔明兴茶的故事,教给人们以茶预防瘴毒。茶还是作为药用。孔明被后人尊为茶祖。
到了唐代,中国强盛,百姓富足。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开始流行饮茶之风。陆羽写作《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专著,对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大唐盛世,人们开始由粗饮式喝茶转变为茶道。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以诗文记述喝茶生活,成为茶文化发展的基础。
最有名的是卢仝的:“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晚唐时期,诗人皮日休写了《茶中杂咏》十首诗,给好友陆龟蒙,表达自己对品茶的心得体会。陆龟蒙也写诗唱和。
喝茶吟诗一时成为文人雅好,形成风尚。并且后代一直传承下来。
及至宋代,皇室宫廷盛行喝茶,带动了社会人们喝茶斗茶之风。大家知道,宋徽宗赵佶就是一位‘’茶痴‘’。赵佶当皇帝当的是一塌糊涂,但他在琴棋书画诗茶方面,贡献很大,写下了著名的茶道著作《大观茶论》。宋徽宗热衷于‘’建盏‘’,使得‘’建盏‘’的烧造鼎盛一时,在茶文化以及瓷器艺术的发展历史中,留下艺术珍宝。
明代中晚期,紫砂壶问世,人们喝茶方式产生巨大变化,茶道文化步入新的里程。
清朝,特别是康雍乾盛世,也是茶文化流行盛世。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龙井村狮子峰,御赐绿茶‘’龙井‘’。从此,龙井茶名声远扬。传说‘’铁观音‘’茗茶,也是乾隆御批的。
随着时代发展,喝茶已经与人们生活不可分割,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茶文化长盛不衰的原因,以个人之见,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茶文化用以修身养性,此乃修内,是精神追求的形式之一;
二是茶文化用以接待客人,此乃修外,是体现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方式之一。
茶作为这两者的桥梁,不仅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展示出来,而且茶文化已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可,这就是文化传承,值得被关注和用心品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更多茶叶资讯敬请关注普洱茶研究所。
我们从茶文化的作用去分析为何茶文化能够经久不衰。
茶文化是茶叶在被人类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 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对人们的生活、经 济、文化甚至政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 响。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生活中,依然在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健康等方面。
一、经济 茶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是促进茶业的发展。早在唐代由于饮 茶之风的盛行,导致社会茶叶消费量的增长,茶叶生产、贸易 发达,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部门,茶税也就成为国家财政收入 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现代社会中,茶文化对茶业经济同样有很 大的促进作用。茶产业是我国南方茶区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 并是我国传统外销产业。2017年全国产茶255万吨,农业产值 达1900多亿元,出口产值16亿美元。因此,普及饮茶知识、提 倡“多喝茶,喝好茶”,不仅有力促进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 茶的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提升和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也有利 于茶的多元化开发与资源的利用。城市茶馆业的蓬勃发展和茶 食品的深度开发,使传统的茶产业变成了现代大茶业,使我国 茶业无论面积、产量、产值及效益均跃居世界第一,茶业综合 产值超过干亿。因而茶文化的推广进一步推动茶业经济、促进 茶旅游,帮助农民增收,使广大茶区农民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二、社会 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之功效归纳为十项:以 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 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 以茶可行道。其中“散闷气”、“驱腥气”、“养生气”、 “除疠气”、“尝滋味”、“养身体”诸项,是属于饮茶能 满足人们生理需求和保健作用等方面的功能。而“利礼仁”、 “表敬意”、“可雅志”、“可行道”等则是属于茶道范围, 也是茶文化的主要社会功能。据此可以将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概括为三个方面: “以茶雅志” “以茶敬客” “以茶行道”1.以茶雅志——陶冶个人情操 茶文化专家在概括中国茶道精神时所倡导的“清”、 “寂”、“廉”、“美”、“静”、“俭”、“洁”、 “性”等,都是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因此茶就成为人生 道德理想的象征,饮茶就成为励志、怡情、养廉的一种手 段。历代茶人讲究茶叶本身的特性和内在的韵味,把深层 的文化素质与人格熏陶作为修身之本。品茶在使人们获得 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同时,又可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可以对人产生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积极作用。 因此,茶文化是当今社会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 一种理想载体。 茶德: 和敬清寂(日本) 和敬俭真(韩国) 和敬廉美(中国,庄晚芳)。2.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 和谐统一,中道平衡,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政治的价值取向,是一 种没有矛盾、冲突、刺激、极端、紊乱的理想境界。从文化学的角度说,“和” 就是糅合交汇而圆润协调,交叉运转而顺畅匀称;“和中”,也就是交融和合而 圆满稳妥。自唐代以后,饮茶已成为广大民众的爱好,在日常生活中,以茶待客, 客来敬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生活中,茶已成为友好、尊敬、和睦 的象征。客来敬茶是以茶示礼;朋友相聚,品茶叙旧,可以增进友谊;向长辈敬 茶,表示尊重之意;邻里纠纷,献上一杯茶,亦可化解矛盾,促进团结。中国茶 道精神中所倡导的“和”、“敬”、“融”、“理”、“伦”等等,都是侧重于 人际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友好睦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清 茶一杯”象征着礼貌、纯洁和人情。现在,逢年过节,许多单位和部门都要举办 “团拜会”、“茶话会”。手捧清茶,谈心交流,联络感情,以茶会友。在一杯 清茶中品味人生、倾诉友谊,畅谈成就。茶,给人带来乐趣,带来宁静,带来欢 愉。在所有饮料中,唯独茶才有这种独特的作用。 在“实现中国梦”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茶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润滑 剂,朋友相会,亲人相聚,招待贵宾,商务洽谈,一般都以茶相待。在现代中国 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征途中,进一步强调“和谐”有利于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 茶文化的普及推广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3.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商品大潮汹涌,物欲膨胀,竞争激烈, 人心浮躁,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人们心理容易失衡,人 际关系趋于紧张。而茶叶被当今人们誉为“最文明的饮料”。 茶文化是种雅静、健康的文化。它能使人们紧绷的心灵之弦得 以松弛,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中国茶道精神中所提倡的 “清”、“廉”、“俭”、“洁”等具有平和、淡定,雅致的 精神内涵,会使人们的心情趋于淡泊宁静,可以调节生活节奏, 缓解心理压力。茶道精神中的“和”、“敬”精神,提倡和诚 处世、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必然有利于社会 风气的净化。所以普及茶文化、宣扬茶道精神,对于巩固和发 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