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快乐教育”、“减负”的教育是否适合现代孩子成长呢?
快乐,孩子,作业“快乐教育”、“减负”的教育是否适合现代孩子成长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题太大了,特别是“现在孩子”包含的范围太大了!
适合的前提应该是需要,需要这样的教育,那就是适合的前提,只是前提,至于是否适合,那还得研究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才可以发布结论!
任何教育行为都有地缘性,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否则就违背了我们教育的规律。
对于“快乐教育”,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认为,最初提出的应该是“乐学”,乐学不是快乐学习,而是喜欢、愿意,不反对,不反抗,那就是接受,例如对你的批评我乐于接受。这是教育的起点,只有乐于接受,那么才会去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那才指向“快乐教育”,这是结果,它完全指向结果,不是过程。
对于有的人来说,快乐教育,就是高高兴兴,嘻嘻哈哈地学习,读读笑笑,笑笑做做,在笑中学习,在学中笑。我想这样的理解一定是一个误区,快乐教育,不在高兴,而在乐于!
对于“减负”,这是指向过程的,学生在轻负担中提升学习质量,优化学习过程,但是,他的前提是“有负担”。学习,肯定有负担,只是这负担轻与重的问题,如果重,那肯定要减负,而如果轻呢,就不需要减负了。
有些时候,为了落实减负的工作,我们也确实采取了很多措施,特别是家庭作业。其实,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他永远都没有负担,因为他从来不完成作业;对于另一部分同学来说,无论再怎么减负,他的家庭作业总是要从六点做到九点半或是十点钟,他拖延的时间就更长久了。但是,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减负前的作业都是在七前左右完成,减负后,不用七点,只要六点就结束了当天作业,那剩下的就是自主看书了,自主完成其他作业。
因此,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一个指向结果,一个指向过程,还缺乏一个开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生学业负担重是典型的剧场效应。过重的学业负担,于学生,于国家,于人才培养没有任何好处。
我始终觉得,人各有其位。不是我以固定型思维来看问题,从个人角度来讲,相信一个人能够通过努力还增长能力,甚至改造大脑都是可能的,这自然没错。但是从社会整体来说,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某种理想情况的人才是不现实,不科学,也无益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多样性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重,根本原因是学校办学行为的剧场效应。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提高成绩的最有效办法是两个,一个是提高分数线,另一个是榨干学生精力。这两个方面都做到极致的就是衡中。我其实更欣赏毛毯厂一些,因为毛毯厂中学招生分数线低,比起衡中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希望。这种剧场效应向下延伸,一直延伸到小学,幼儿园的招生军备竞赛。
最终的结果,并没有让大学多招任何一个学生,中国的人才格局没有任何变化,有的只是学生们增加的课业负担而已。失去的是学生们的快乐童年和对于创造力培养至关重要的宽松环境和等待。
而我说,快乐教育和减负对于学生成长,人才培养和国家来说都是好的,也并不代表你就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实施什么快乐教育亦或者减负。剧场效应不易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你不站的更高那是真的没戏可看。减负是国家层面的系统工程,于个人无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快乐教育、减负却都没有错,站在小学的角度看,小学生的学习需要愉悦,孩子在学校感受到快乐,有存在感很重要的。苦并快乐着,我们在实践中,特别是足球运动训练中,我们的学生非常肯吃苦,但他们从未说不快乐,特别成绩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在足球这里都找到存在感、自豪感,非常快乐,成绩好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是乡村完小,每年级一个班,共计226人。在17年我们的足球队成为全县唯一的村小代表镇参加县小学生足球比赛,17年获男子第六,18年获女子第四。学生在训练中感受到苦,在比赛感受乐,在人生中收获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在课本上是较难习得的。我们的象棋队包揽了镇男、女子前三名,代表镇参加县获团体第四,女子个人第二。在训练、学习、比赛中都渗透着艰辛和快乐。这是我个人认为的快乐教育。减负,我认为应该先为教育、教师减负,现在的教育说白了就是形式主义多!因为学校每学期都要应付各级各类各部门的督导、检查、验收,真是多如牛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以外的工作,不得不加班加点,哪里有时间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哪有时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哪有时间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哪有时间去专研学习。我们乡村小学,会电脑的不多,各类督导、检查都是由四个行政(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大队辅导员)包干,我们都不敢分摊给老师做(一、二年包班、其他的都是50多岁的教师)。教导主任上三年级语文、英语,还要干一大堆部门工作和应付各种检查工作,所以减负最应该从学校、教师身上开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笔者是一位在乡村从教十多年的一线教师。我就用自己身边的例子谈谈“快乐教育”、“减负”这样教育是否适合农村孩子成长。可以说最不应该“减负”的就是农村孩子,要想跳出农门,考出好的大学,“减负”却让乡村孩子的竞争力大幅度削弱。
上一篇:鞋里垫上增高鞋垫后就感觉很难站在坡面上了,这是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