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涡扇-15航发已生成三批了,为何还不能上歼20使用?
发动机,太行,涡扇中国涡扇-15航发已生成三批了,为何还不能上歼20使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97年10月,地面试车过程中发生风扇大叶片断裂。一航动力所组织参研人员检查故障件断口、进行振动模态试验等分析工作,又对发动机风扇叶片进行动应力测量。结果发现叶片振动应力偏高,由于叶片加工较粗糙,有较大应力集中,导致裂纹。在排故中,压气机设计研究室的设计师们从设计要求、工艺改进、装配、振动、试车等方面提出了多个修改设计和制造方案,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历经两年多时间,完成了叶片结构减振优化设计。重新修改后的叶片创造性应用了全新结构,满足强度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进一步提高叶片加工质量,终于攻克了发动机研制的“拦路虎”。”
比如上面这个太行的问题,修改叶片后必须重新生产一个批次来检验。太行研发阶段攻克了200多个故障,注意是故障,还不是问题(一个故障背后可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问题)。解决的问题估计数不胜数了。
太行从“太不行”到“不太行”再到“太行了”,经历了30多年
大家知道WS-15生产到03批次,主要就是根据这一张图。根据这一张图其实可以看出不少玄机。这个展板写的是WS-15 03批次进气机匣结构设计的研究获了奖。既然每个批次机匣的结构都不一样,说明发动机的试制03批次仍处于研发试制阶段(用于进行各项科研测试),而不是生产试制(用于检验工艺、可制造性和生产良率)。当然能报奖说明WS-15生产批次可能已经不止03个批次了,具体进度还是未知。如果我们参考太行发动机的话:
太行发动机于1978年预研,1987年立项,2005年12月28日完成设计定型审查考核,历时27年。定型之前的生产批次分为第一批,第二批,定型批。
时间进度我们暂时可以不看,就看批次,太行是经历了3个生产批次后才完成定型审查。定型是什么概念?就是技术冻结,可以进入批量生产。
WS-15有了更充足的费用,也吸取了太行研发管理的教训,因此试制阶段多生产几个批次来解决问题是完全可能的;WS-15现在很可能还未完成定型审查,应该是已经完成了首飞,但是有没有完成长久初始寿命试车,这个都是未知数。当然,我和各位一样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完成了定型审查后,就意味着可以小批量生产,进入军队服役了。
到时候歼20将变成完全体,潜力彻底发挥出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推力的涡扇发动机不是说研制成功就研制成功的,航空发动机的研制难度非常大,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成功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只有一款,这就是涡扇10太行发动机,太行发动机是一款最大推力有137千牛的发动机,与美国的F-35闪电II战斗机使用的F135的差距非常大。美国普惠公司为F-35闪电II战斗机研制的F135发动机的最大推力有190千牛,这是目前装备的最新的战斗机中发动机推力最大的型号。
不要说涡扇15发动机了,到目前为止批量生产的歼-20战斗机都没有开始使用涡扇10太行发动机,也就是在部分验证机上进行测试而已。如今我国在列装的歼-10系列战斗机上使用的发动机还是从国外引进的AL31F发动机,而涡扇10太行发动机主要使用在歼-11BS和歼-16等双座机型上。涡扇10发动机在国产战斗机运用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期间还经过了不断的改进工作。
到目前为止涡扇15发动机连影子都没有呢,更别说已经生产了3批了,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不是一蹴而就的,按照我国现在航空工业的发展水平在短期内很难快速研制出涡扇15发动机。发动机的研制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来不得半点马虎,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上有许多我们没有涉及到的领域,而这个需要时间去摸索和积累经验的。
未来很长时间内歼-20战斗机会使用涡扇10发动机作为动力,这样可以解决发动机短缺的问题,让部队尽快获得歼-20战斗机从而获得战斗力。涡扇15作为歼-20战斗机的终极发动机其研制过程是漫长的,要列装还早着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涡扇15,作为歼-20的发动机,都在关注着它的蛛丝蚂迹,“峨眉”成,威龙兴,正可支撑起中国天空。喷子们无聊,说什么只有一款奸-20云云,视而不见陆地上跑的,海上飞的,水下蹿出来的,不都是动力使然吗?这个时代正开启打脸模式,涡扇15有成,正比强国可等类比肩,虽说技术寿命没那么长,但1500小时即足够,没必要弄得非要上万小时不可。即便这样,我们也足够努力,做为目标,没有什么不可能。如图,话说已经第三批次了呢,怎么还没有正式使用?如何知道没使用,向来谦逊的我们,只干不说,为防打脸计,还是少说为妙。2016年,魂舞大漠,中国的航空专家出来证实,少则三年,多则五载,我们军机所有型号即可满足使用,如今4年过去,怎么样了呢?有的已好如“太行”,有的慢点如“峨眉”,慢点仅按时间节点而言,也应该是快了。
▲“峨眉”天下秀。中国航空落后这多年,有人估计至少二十年,有人则比较悲观,说至少有五十年,这也忒夸张了一点点,魂舞大漠就想问问他们,如果“峨眉”成在旦夕之间,差距还会有多少年呢?不客气地说,连五年也没有了呢。突破了所有技术与工艺,作为军用大推,一旦有成,即意味着一成百成,在材料和工艺,取得了全面突破。我们成立航发集团,从条块分割而有机连成一体,不仅是技术整合,还有资金,共享,人才,等等,成为一个整体,力量已攥成拳头,已经没有什么不可能。所以我们的定义,破其四代航发一点,即可全面取得技术突破,这是有道理的。不然就举例为证,那C919的发动机,怎么研制那么快,几乎不吭不哈就成了,不正能说明问题吗?所以说嘛,“峨眉”天下秀,今朝更靓丽。
▲“太行”山风也猎猎。呼啸珠海,所有的傻子不睡了,都醒了,要把“太行”夸一夸,“太行”成,意味着中国三代与四代作战飞机,已经可堪大用,不再受制于任何人。巧合的是,正是它们的天下,它们是主力。发动机,正是王者的天空,发动机成,航空强,早就成为不争的事实。“太行”的成功,意味着从望尘莫追,可以望其项背,已经看到强者的影了呢,所以此风劲吹,已是不小的威风,再向前一步,就是“峨眉”,我们早就开始了努力。大国就是这样,一切不会受制他人,此前受制多年,对研发规律认知不清,走过一点弯路正常的,好在我们已经理顺认清了,再向前行,前景无限,都这么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