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程序员如何打破三十岁职业瓶颈?
程序员,技术,互联网程序员如何打破三十岁职业瓶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让一个程序员就某一个主题写一篇文章出来,我想大多数程序员可能无从下手。
而产品经理工作中要写很多文档,商业需求文档,市场需求文档,产品需求文档,产品说明书,文档表达能力在工作中很重要。
4. 项目管理能力
好的产品经理需要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需要推动产品按照正常的步骤,规定的时间,按质按量的发布上线。这里就涉及到,整体管理、时间管理、团队管理、需求管理。
整体管理:包含产品从分析规划到产品开发到产品上线运营到迭代优化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时间管理是指主要是计划监控跟踪项目进度,把握关键时间节点,确保产品按照规定的时间上线。
团队管理:产品经理需要协调很多部门,有技术,设计,市场推广,运营,产品经理是一个无授权的领导者,你多数需要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自己的沟通技巧来协调项目的各个成员,所以需要一个相应的团队管理能力。
需求管理:包含各个部门反馈的需求,以及自己收集的需求,需求的变更,需求的跟进等。
所以,你觉得你在以上四个能力上有天赋么,有天赋并且你也有意愿放弃技术成为一个产品经理的话,那就一个原则,就是趁早。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的第二部分,程序员职业发展路径有哪些选择,希望大家可以及时对号入座。
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做好职业规划?
接下来我们聊聊第三个话题,也是比较关键的核心话题,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做好职业规划?
这个问题实质上其实是要求我们把两件事做好,一是如何增强自己在众多程序员中的竞争力,一是如果保持方向感。
先来谈谈如何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1. 拓宽业务场景
我们会在很多场合听到对“精钻”这个词语的推崇,包括在职场上,我们常常听到前辈教导我们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但事实上,在某一方面做到万里挑一的大牛是一条可取的道路,却不是职业发展的唯一道路。
尤其是对于那些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是进入明星创业团队担任技术负责人的程序员来说,在之前的积累过程中寻找机会尽量多地接触各类业务场景并寻找解决方案,可能是一条更可行的路径。
这里的业务场景分为大业务场景,也分为小业务场景。大业务场景即不同的细分行业,如电商、内容、视频、共享平台等等。
我建议程序员们在进行工作选择的时候不要被自己原先所属的细分领域太过限制,认为自己原来在电商公司以后也必须在电商公司。
事实上,多去尝试不同领域的公司,去了解不同领域的公司在技术实现上有什么异同,对于程序员更深入地理解技术是很有帮助的。
尤其是当今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某一细分领域很难在一个人 15-20 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如果之后又出现了新的细分市场,复合背景积累的经验会帮助程序员快速切入到新的细分市场。
而小业务场景则是指同一个技术在同一家公司的不同业务范畴。例如算法方向,可以分为排序、推荐、NLP、图像识别和用户行为研究等,攻坚某一领域是一条发展路径,但横跨不是一个领域也是一条发展路径。这就需要程序员自己把握机会,不断跳出舒适区去承担新的业务和需求。
比如曾经有位陈先生,他之前在 BAT 某公司任职 6 年,担任算法方向的程序员。由于之前 6 年公司业务增长很快,陈先生在不同的研发 Team 都参与过项目,因此在广告、排序、推荐、NLP 和用户行为研究领域都有一定经验,但却没有深入的研究。
对此他自己也在跳槽的时候表示过担忧:“业务在哪儿需要就打到哪儿,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样的背景非常受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的欢迎。在经过了几家面试之后,最终陈先生拿到了一家已经 D 轮融资的公司算法负责人的 Offer,薪水也比之前有了大幅度提高。
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也可以做到在某一方面非常精通,然后对其他方面有所了解,将自身培养成“T 字型”人才。
2.把握职场节奏
在职场上有一个时间标准:3 年。 3 年时间,一定要在工作内容和职级上有一个质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通过升职得到,也可以通过跳槽达成目标。
初入职场的 3 年,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夯实基础,此时基本处于“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这样的阶段。
但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不能仅仅完成任务了事,而是要不断思考为什么上级要布置这个任务,这个需求是怎么来的,用于解决什么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等等。
之后的 3 年,也就是职业生涯的 3-5 年,作为程序员,需要达到一个小 Leader 的层级,即带领一个小团队(可以仅仅有几个人)负责某一个模块或是功能的研发,此时在上个阶段积累的经验和关于解决方案的各种想法的作用便凸显出来。
而此时作为小团队负责人的角色,程序员更多地需要关注上下游的逻辑,能够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
工作经验的 5-8 年,此时程序员已经成为了技术负责人,可以独立负责某一个产品的研发,可以成功地推动产品从 0-1 的阶段,此时更多需要关注的便是跨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确保研发行程的按时交付。
与此同时,更多地关注一些产品设计方面的内容,会对进一步的晋升很有帮助。
最后一个阶段,即工作 10 年以上,此时达到研发总监或是更高的职位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而对于这个层次的要求,是对于整个行业能有比较清晰深入的判断,能够感知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并为公司提前布局。
3.训练复合技能
除了编程之外,程序员要尽量培养一些其他方面的技能,例如演讲、写作等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程序员提供一些兼职机会,如主讲技术相关的直播课程、参考文章或书籍的撰写等。
类似的机会在提供报酬的同时也会增加员工的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更有甚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相关文章之后,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行,开始合伙创业,有了更大的机遇。
就算没有这些额外的收益,复合技能的人才在公司内部也会受到青睐。
比如某知名互联网企业的程序员张先生,由于他在面试时给 HR 看了自己在知乎等技术论坛上的文章,因此入职之后 HR 邀请他参与公司每周五下午的技术分享会并作为主讲人之一。
刚开始张先生还很犹豫,毕竟本身的工作内容已经很繁多,很怕接了这个任务之后力有未逮,反而影响了自己的开发进度。
但后来因为同事的鼓励和 HR 的反复邀请,张先生还是答应成为主讲人,并且利用每周末的时间准备讲座材料。
因为在技术分享会上的良好表现,入职后不久,张先生被上级重用并在一年后得到了升职。
4. 保持紧密沟通
有些程序员认为自己做的是技术性工作,只要写好代码就可以了。这是错误的认知。根据过来人的经验,那些有意识在工作之余关注行业动态,积攒人脉资源,并且乐于与同行沟通的程序员,往往在职业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
一方面,程序员可以通过这些方式随时评估自己在市场上的价值和优势,当行业和技术的风向发生转变时,及时对自身查漏补缺,避免被时代抛弃。另一方面,人脉资源的积累,有时也能对自己下一次换工作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