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白为什么不考取功名?
李白,科举,玄宗李白为什么不考取功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白没有考取功名以阿岔看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在唐代,科举考试还没有像后来那样普及和重要。科举考试从隋朝才开始,唐代也算是早期。玩法是理论上三年一次。一次录取最多也就是二三十个人,数量非常有限。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自然也不是人才晋升的主要渠道。在唐代的名人中,不仅李白没有走这条路,高适岑参等也没有走这条路,杜甫好像想过,但也没有走。因为当时还流行高官推荐,边疆立功等方式。李白实际上走的是扬名立万以求得高官名人推荐这条路。
当然这也不是说参加科举考试不好。至少在初唐和盛唐时期,过了科举这道坎儿的,大多都是高官——经世致用科基本都是宰相或宰相级的。
二、在李白可能参加科举考试的那个年代是李林甫做宰相,连续几次都没有组织科举考试。李林甫自己是科班出身,但做了宰相之后对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说“天下没有人才”,所以也就没有必要组织科举考试。原本要三年才有一次。经他这么一搞,十几年实际上都没有组织过一次。阿岔估计不仅仅李白,其他自认为有才华的也早就灰心,另做打算了。
三、李白十五岁怀揣三十万巨额资金,身背宝剑,离家出游。原本就不在乎钱和做什么小官,然后一步步在官场混的打算。他的目的应该是结交天下名士,当然还有在位与退休的高官,世家子弟,皇亲国戚……之类。身上有的是钱,自然是撒钱开路,以便展示才华,为钱和名与地位的伟大结合开辟道路。事实上,他也做到了——不仅找到了一个权臣世家的女子做老婆(退休宰相,家族多位高官的许家)。同时还交上了两个跟皇帝都有点关系的出家人好朋友——这两个一个是李隆基同学的朋友,一个是李隆基同学的亲姐姐。您说说,他都有能力,法子攀上这种高枝儿,还有什么心思考哪功名玩意儿?
其实看过李太白全集的大概也都知道,李白同学不仅诗歌写得好,他的賦体文章写的更是华美无比——当然大多都是写给各路高官的,也都是请求这些人推荐他做官的。
他是有钱人家的子弟,自然不会去学高适岑参这一类到边关战场求取功名。他玩的是高端路线。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有机会让他考试,阿岔想他恐怕也懒得去考。他做翰林学士,就是直接被皇帝的老姐推荐并带到皇宫交给她的皇帝弟弟唐玄宗李隆基同学的——
这是我的好朋友,许家的女婿,很有才华的,让他跟着你混吧。于是,李白的翰林大学士就这么到手了。
考什么功名!咱李大公子要玩就到皇帝身边玩,指不定还能弄个宰相什么地玩玩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白前期一直在找大佬,托关系,希望有人举荐,而并不想通过科举做官。李白首先找了一个户部的大佬,李邕。还写了一首《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邕毕竟是大佬,看到他写的可能笑笑就把信甩到一边了。李白苦等没回信,除了画个圈圈诅咒李邕又打算找别的大佬。终于,一首《蜀道难》的问世让李白引起另一个大佬得注意—贺知章。天宝元年,经贺知章引荐,听诏入宫,任翰林开始自己的仕途。第二年,唐玄宗办盛宴,李白醉酒令高力士脱靴,,结果就是第三年就受高力士诋毁,被炒了鱿鱼。
李白官瘾还没过足就被下了课,很生气,于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和朋友喝酒聊天打屁。此后又迷恋上旅游和求仙问道。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也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不过我觉得李白其实压根就不想通过科举这个途径做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代开始已经采用科举制,成为仕途重要途径,但李白身世一直是个谜,没有明确的家世背景,不能参加科举。
其次,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李白政治能力、政治见解极差。天宝二年(743年),玄宗特批准李白隶于宗正寺,李白被编入皇族户籍管理。但此刻,李白又被“赐金放还”(744年)。李白对自己是认识不清的,甚至是处在矛盾中,想为官,但须高官,他的性格,他的政治领悟力都不适宜经营官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白不参加科举考试,原因在于李白前半生已经接触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等人,想为“五斗米折腰”,就不会有“安能催眉折腰伺权贵”,“臣乃酒中仙”!
李白得罪了杨玉环和高力士等人之后,即便能考上状元,他能被录取吗?
李白在皇帝面前,戏弄高力士和杨玉环,注定他不为皇家所容,注定才高八斗,也不会有用武之地!
“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自己一厢情愿,杨玉环和高力士绝对不给李白入仕的机会。
安史之乱爆发,科举中断!安史之乱被平息之后,李白早已经暮年开启了个人生命的倒计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