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白为什么不考取功名?
李白,科举,玄宗李白为什么不考取功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理由2 由贺知章引荐玄宗免考录取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 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人生的第二阶段,所求如意没有功名也出了名,还要功名何用?
无论是投资了房地产还是家里有矿,当时的李白过得是“莫使金尊空对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土豪日子。但是,中年的李白玩着玩也许总会在夜深人经的时候感到有点空虚。天生我才必有用,富而不贵是一种痛。直到他遇到了吴筠,李白的平步青云如登仙籍一般真的来了。
吴筠。少通经史,尤善属文。举进士不第,又因性情高鲠,不耐沉浮于时,年十五即与同好者隐于南阳倚帝山。开元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后东游天台。与吴筠交游 者,多当时之名士文人,在剡中(即今浙江嵊县)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唐玄宗闻其高名,遗使征之,召见于大同殿。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问以道法,答曰: “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又问神仙修炼之事,答以“此野人之事,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适意”。
吴筠,比李白还要仙,根本不爱好诗歌这种旖语,写的都是修行笔记(《神仙可学论》)。玄宗召他不是说俄呀太有才了给你官作咯。玄宗找吴道长问道。玄宗是爱问道的否则怎么会有《长恨歌》里面杨贵妃死后找道士通灵那一段。
富有投资眼光的中年企业家李白就这样跟着吴道长来到长安。他先见到的是太子宾客贺知章,和他一样富于浪漫主义的官僚兼酒徒。很难想象《蜀道难》不是李白为自己投递的简历。
唐代不通过科举而采用直接投简历获取幕僚职位的大有人在。比如杜牧,再比如罗隐。《吴越备史·罗隐传》载:“(隐)东归谒王(钱镠),惧不见纳,遂以所为《夏口诗》标于卷末云:‘一个弥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之句。王览见之大笑, 因加殊遇,复命简书辟之曰:‘仲宣(王粲)远托刘荆州,都缘乱世;夫子(孔子)辟为鲁司寇,只为故乡。’”罗隐受宠若惊,即说:“是不可去矣!”看罗隐与钱王华丽地眉来眼去,只能说领导那么赏识罗隐。直到55岁都没有考上的他,怎么还背地说上司的坏话,不是才子就可以为所欲为。
回到李白的话题,他与贺知章成为了忘年交。成功打入了长安顶层社交界,陪玄宗聊天,和玄宗吃饭,场景好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黄金般的1920年。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2)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 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3)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 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 舟中,旁若无人。
可是李白仍是酒徒,而且酒驾。大概他以为玄宗帮他成了碗汤,贵妃就理当给他端砚。所以,玄宗要给李白官作的事情因为,华清池的一阵薰风被吹散的没了下文。李白心理苦哇,李白不说。不说怎么办,别处毛病了,哥几个继续喝。所以呢,不是玄宗昏君不给李白机会的,不是高力士,杨贵妃专权的,连吴道长玄宗都修了个道观给他呢。大概李白不是当官的材料,只能混娱乐圈,就差那么一点进不了官场。
理由3 站错了队剥夺政治权利几乎终身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 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位,以左拾遗 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同为安史之乱的受害者,为什么李白没有像杜甫一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呢。这一时期国家水深火热李白没有怒发冲冠嘛。没有,李白在庐山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时局。永王李璘,玄宗第十六子,聘李白为幕僚。然而永王也参加了谋反,而且还兵败如山倒,按律李白是死罪,要怪就怪没弄清那庐山的真面目。可是峰回路转,长庚星下凡,虽是天上人间都惹了祸,福禄寿里还是有个寿数的。由于李白曾经救过郭子仪,这次因果不虚,轮到郭子仪救他。死罪可免获罪难逃,于是长流夜郎。虽遇赦免,又在寻阳犯事入狱。几经沉浮,不说早已无心做官。即便代宗继位后,召李白以左拾遗的官位,可那时李白已经驾鹤归西了。
纵观李白的一生,福寿虽具,禄位不全,成了仙的吴道长,想必早就知道了。所以与其追究李白为何不考取功名,不如说功名总在他的身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和我参加高考一般,科举考试落榜了。主副考官分别是楊国忠和高力士,他交卷时当面受奚落,杨说李只能为别人磨墨,高说只能给他脱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代开始已经采用科举制,成为仕途重要途径,但李白身世一直是个谜,没有明确的家世背景,不能参加科举。
其次,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李白政治能力、政治见解极差。天宝二年(743年),玄宗特批准李白隶于宗正寺,李白被编入皇族户籍管理。但此刻,李白又被“赐金放还”(744年)。李白对自己是认识不清的,甚至是处在矛盾中,想为官,但须高官,他的性格,他的政治领悟力都不适宜经营官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