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白为什么不考取功名?
李白,科举,玄宗李白为什么不考取功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白为什么不考取功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科举考试主要是策论,也就是治国方略。诗人的特质是形象思维,治国方略和形象思维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创举,甚至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前夕,那些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科举推崇备至,因为它打破了贵族对政府的垄断,使所有人都获得了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科举制也是现代文官制度的基础。
科举制起自于隋,大行于唐,尤其是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参加科举已经日渐成为知识分子重要的仕途门径,全天下的知识分子无不以考上进士为荣耀。唐代进士科科举考试主要是考经学和杂文。杂文即文学作品,李白文采甚高,这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优势。而且唐代科举不实行糊名,也就是说考卷上考生名字是不用遮掩的,考官对考生的信息一目了然。也正因为如此,考生在科举前有没有社会名望是很重要的。所以当时的很多考生考试前常常去考官家呈送自己得意的文章,期待留个好印象,这也就是所谓的“行卷”。李白诗名远扬,社会名望大,朝中很多人都知道他,这对于李白来说也是个优势,那么为什么李白不参加科举呢?
这不是李白不愿意,而是他没资格。关于李白的家世,目前历史学界还没有定论。李白家族的身份,其家族为何流落到西域碎叶,李白是不是出生在碎叶,甚至他是不是有外族血统,都是众说纷纭的。这些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追究,单说李白家以何为业这一点。在李白小时候甚或是出生前,李白家就已经从西域碎叶迁居到了四川江油。西域农业不发达,最发达的是商业。而且古时重农抑商,商人往往被视为游手好闲者,被士大夫们瞧不起,加之李白对自己的家世讳莫如深,只说父亲督促其读书云云,因此学者们认为李家是以商为业。

另外,李白很有钱,那时有钱人要么是官,要么是商人,李家肯定不是官,那么是商人的可能性就极大了。李白终生不参加科举,估计就是受到这个家世的拖累。《唐六典》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也说:“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意思是商人家的孩子和商人近亲,皆不得入仕。这样李白便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了。他最后当了翰林待诏,还是皇帝特批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白为什么不考取功名
理由1 李白是贵族,科举取士身分不同
《新唐书 文艺列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循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 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根据《新唐书》记载,李白的祖上是西凉太祖,李暠,五胡十六国的一国之君。后被唐朝皇室尊为先祖,玄宗天宝二年追尊为兴圣皇帝。唐高祖李渊是其六世孙。可见李白出身根本不是布衣,比门阀权贵还要高,血统是皇亲国戚,后面让高力士拖鞋不是没理由的。科举始于隋朝,平民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入仕机会,基本就是靠科举。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所以在不仅实行官员制度贫民化的隋朝,李白的祖先还获罪被流放到西域,直到神龙年,也就是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在位时期,没准还赶上了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李白家族才回到中原,而且还是相对偏远的四川。李白不仕的家族背景可能有两种,从西域做生意回来挺有钱的,而且在西域过的这些年压根没听说过应试教育。也或者痛恨隋朝,连带不鸟科举这个隋朝发明奇葩制度。心中暗道:我本名门要说也该世袭爵位。所以纵然苏长史有又一双认得“天才英特,堪比相如”的慧眼,并建议李白去考试,但青春期的富X代就知道玩。就差没有空冷保时捷可以开到240脉。早期作品亦显露出一种精力过盛的小男孩般的天真。当时的李白或许只想在娱乐圈出名但不是肯定功名。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理由2 由贺知章引荐玄宗免考录取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 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人生的第二阶段,所求如意没有功名也出了名,还要功名何用?
无论是投资了房地产还是家里有矿,当时的李白过得是“莫使金尊空对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土豪日子。但是,中年的李白玩着玩也许总会在夜深人经的时候感到有点空虚。天生我才必有用,富而不贵是一种痛。直到他遇到了吴筠,李白的平步青云如登仙籍一般真的来了。
吴筠。少通经史,尤善属文。举进士不第,又因性情高鲠,不耐沉浮于时,年十五即与同好者隐于南阳倚帝山。开元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后东游天台。与吴筠交游 者,多当时之名士文人,在剡中(即今浙江嵊县)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唐玄宗闻其高名,遗使征之,召见于大同殿。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问以道法,答曰: “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又问神仙修炼之事,答以“此野人之事,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适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