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乐不思蜀”到底是什么典故?当时是个什么历史背景?
司马,蜀汉,蜀国“乐不思蜀”到底是什么典故?当时是个什么历史背景?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顺便咱们首先说下《三国志》,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作者陈寿了,陈寿,西晋官员,但是他还有个身份可能许多人不知道,陈寿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四川土著,蜀汉时代就曾在蜀地任职,师从谯周(就是劝刘禅投降哪位爷),在蜀汉时代里陈寿属于益州集团成员,一直不受以荆州集团为政治核心的蜀汉重用,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候已经是三家归晋了,首先陈寿作为蜀汉旧臣一直不得重用对原来的荆州帮是心存怨怼的,第二成书时候陈寿作为西晋的官员在描写上可能会存在一些个人色彩,所以我认为故事是有的但是没有那么夸张。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仅博君一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刘禅的名言,有了这句话才保住了性命,还被封为安乐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义是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故国,在现在我们通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新的舒适的环境中非常快乐,不想再回去了,有忘本的意思在里面。
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载:“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公元263年,蜀汉被魏所灭,蜀主刘禅投降后被封为一个食俸禄而无权的“安乐公”,在洛阳居住,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期间故意演奏蜀国的乐曲,原蜀国旧部都伤感泪下,唯独刘禅谈笑风生,司马昭见状便对贾充说:“刘禅确实昏庸,那怕诸葛亮在世也难以辅佐,何况姜维呢?”贾充说:“是啊,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吞并蜀国啊。”
接着司马昭故意问刘禅是否还思念蜀国,刘禅说:“这过的很开心,不思念蜀国。”原蜀国旧部郤正找机会给刘禅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这个问题就要哭泣着说:‘先人的陵墓在蜀国,我天天都想念蜀国。’”,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想不想蜀国,刘禅便按照郤正的话来回答,司马昭说:你这话怎么听起来像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吃了一惊说:是啊。旁边的人听了后都大笑不止,从此司马昭对刘禅放松警惕,没有将他赶尽杀绝。
乐不思蜀这个典故讽刺蜀后主刘禅昏庸无能,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刘禅大智若愚,若是真像郤正那样说话,估计早就被弄死了。
上一篇:有没有一瞬间感觉到很无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