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书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
书法,技法,文化为什么书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书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书法,发展到宋代,已是极致了,后人已经很难超越。文字是诗词歌赋的载体,但就是写字,不要称什么书法。字是门楼书是屋,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张九龄,王勃,王昌龄等都没有书法传世,但并不影响他们的诗流芳千古。历史上就那么几个书法家,可称师表。我也天天写,天天练,但绝不屑写那些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和别人的诗词。民国以前读书人首先要把毛笔字写好。你不写好,根本不算读书人,字差应试直接淘汰。你字写得好是基础,但最终考的,还是你的文化。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秀才写字能压死现代大师的原因。举个例子,黄金荣,杜月笙,大流氓,是吧?他们不是读书人,但他们写的字也让现在的书法泰斗汗颜。那他俩是否称得上书法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是一种概念不清的说法、是一种不合逻辑的说法、是一种很不正确的说法。
因为,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书法的最高境界应是书写能随心所欲、作品能雅俗共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欧阳中石先生说,书法,书写的是文化。但书法又包括技法。书法技法又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
我认为,说书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是对的,但不能刻意的把书法的技法与文化割裂开来。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把文化分为两类:即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 、艺术、政治、经济、伦理 、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
我们厘清了文化这个概念之后,就明白了书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这个道理了。
学书法,进行书法创作,既是书法人的精神活动,也是在创作精神产品。既然是创作精神产品,那么书法的技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书法人创作的书法作品,显然让自己和他人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即文化。如果书法作品中没有没有传统的文化支撑,没有传统的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的表现,这样的书法作品虽然是通过精神活动创作出来的精神产品,但没有艺术观赏性和艺术价值的存在,这样的书法作品能称之为真正的文化吗?
以上为小编个人观点,粗浅之谈,仅供参考和讨论!欢迎各位网友留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一个在中国书协干过事的朋友说,书法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
我深以为然。
刘智先,曾参与编辑《中国书法》30余期、参与撰写《中国艺术大百科全书·书法卷》。编辑出版有《中国书法全集·秦汉刻石》卷(副主编)、《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碑刻摩崖》卷(副主编)、《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班精品集·刘智先》。《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时代书法》等曾做专题报道。
刘智先曾经读过书法学院和北大书法研究生,又编辑过这么多书,想来他的话不是无知妄说。
他和贾平凹是书法朋友,甚至说写点画最反对描头画角,主张“下笔就写,写完就收”,所以他们二人的字有些相像。
明代祝允明说:“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据我的理解,功,基本功,功力。功是书法的技术层面,而要通过书写的技术表达出书写者的“性”来,需要文化的积累。
我认为有了文化积累,对于书法的审美就会到达一个较高端较深入的层次。
其次,书法审美创造的元素之“性”即性灵、情感、文化。
有了功力,掌握了法度,就可以戴着镣铐跳舞了,可以借书法技巧以抒情了。
正如苏东坡所言,可以“点画信手烦推求”了。
所以,技法只是手段,文化越深厚越丰富表达的越深刻越多。
一个书法培训班的优秀学生可能技法娴熟,可是他写出的字能表达多少呢?人生阅历与感悟、文化底蕴在哪里呢?
书法欣赏是所谓“要人喜欢易,要人不喜欢难”,这里面就是审美层次与文化的差距。
有的人“功”可能比较强,可是没文化没高雅情怀,玩杂技一样写字,卖弄的只是技术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讨论书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这个问题,个人认为这还要从书法最早期的特征和用途说起,其中,甲骨文的锲刻属性是早期书体的基本特征,商代甲骨文笔画多纤细方直、遒劲有力,文字象形,抽象寓于具象之中,字形大小不一,且变化多样,章法参差错落,整体具有一种雄浑之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