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之后,为什么没有顺势灭掉赵国?
秦国,赵国,秦王“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之后,为什么没有顺势灭掉赵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于是,秦王罢兵,白起功败垂成!
当然,后面邯郸之战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秦国当时选择灭赵国不是明智之举。那一战,面对赵国哀兵,战力翻番,秦军久攻不下。而信陵君又领着“偷”来的二十万魏楚联军,横插一脚,将秦军打得大败,一战回到解放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杀敌一千,也要自损八百,得留点时间回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因就一个,赢稷没有嬴政的气量和能力。不敢足以信任续用白起,那秦始皇也学他一样不信任蒙恬王翦,还能统一六国不?
其它的都不是主要原因。说秦不能一鼓作气在于国力兵力,大战之后恐不敌六国联军,秦国也不是没打过以一敌六的仗,而且在后期六国被灭也并不是输与国力,不然秦始皇死后,各国没可能那么快可以死灰复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自己的认知的话就是 秦国国君考虑自己的兵力和旁边国家的问题 不允许白起进军 白起随想但是他不能违背主君的命令 真可谓君命难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史记:(赵,韩派苏代出使秦国见范睢,范睢态度开始很冷。苏代问i.白起武安君消灭括了吗?范睢应道:\"是的\"苏代又问:″听又要围攻邯郸了\"范睢答\"是的\"。苏代又说:″赵一亡,秦王就可称王天下了......\"(以上是苏代一家之言故意挑拨关系的。不在细写)。范睢不答。苏又接着说:″依我之见,不如割取韩魏二国士地讲和,不让白去武取。范听到这里眼才亮了,起身去找昭王商议说:″不如通知韩、魏二国割地讲和,秦军疲劳也需暂时休整。\"秦王答应,之后收到土地城池后秦就罢兵了。白起因此生怨范睢,可能像苏代之言,不动兵取城池功在范睢。打这之后白起找借口弃担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国自己损兵折将过半,元气大伤,由于白起把20万上党韩国人算作赵军,造成秦王误判。以为赵国军队所剩无几,就像韩魏一样,予取予求,随时可以灭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就像七个人相互之间在干仗,谁都不服输谁,但是又都知道谁最壮难打,秦国就是当时被认为最壮的,作为最壮的已经干趴下一个人了,虽然没死,但已经没有战斗力了,也就没有必要逮着这个废人不放,因为还有五个人在看着,这五个人当中但凡有一个从背后偷袭,那就吃不了兜着走。所以秦国打完就回防,一是回防,二是修整,毕竟干仗也是个力气活,自己也会有损伤。三一个就是告诉那五个人,哥已经干趴下一个了,并且腾出手了,谁动一下试试。事实告诉我们,秦国打废了一个,并且让五个都怂了,最后这六个人因为怂了,再加上因为各自的利益,联盟干秦的底气都没有了。具备这些条件后,秦国才真正的有了一个一个的把他们吃掉的资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分两方面。
一个方面是秦国与赵国在这一场战争里面,究竟实力是不是相差悬殊而导致的的惨败,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下一步的动作。就是长平之战里面,赵国是不是很弱?
第二个问题是,是战斗之后,秦国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灭掉赵国,赵国残存的势力有多强?
第一个问题是关键,我看到一篇新的文章,对这个问题有很好的解释:
https://www.douban.com/note/659081078/
《长平之战,真败于赵括无能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