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时期魏蜀对峙的时候,东吴数次趁机伐魏,为何总是失败?
东吴,魏国,吴国三国时期魏蜀对峙的时候,东吴数次趁机伐魏,为何总是失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合肥,孙权永远过不去的一道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吴国身处江南,谋国大将多以水战为主,不擅长陆战,而且吴国弱小对魏多以自保,主动进攻多以失败告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吴国数次北上伐魏失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国内主和势力(江东士族集团势力)太过庞大。
孙吴势力的形成,离不了江东士族的鼎力相助。江东的君主可以不姓孙,但一定得受江东士族的掌控。
孙策在初掌江东之时,曾经残酷打压江东士族,陆氏(陆逊家族)就遭到过血腥清洗。其结果却是被许贡门客刺杀身亡。
到了孙权掌权,迫于压力,开始重用以张昭为首的江东士族集团。由于江东士族集团多数都以土地为主要产业,战争不利于本族产业发展,江东士族以本族利益为重,一向不支持对外战争。在赤壁之战开始之前,甚至集体劝孙权投降,孙权曾一度动摇过,多亏鲁肃的劝谏才下定决心联刘抗曹。可见江东主和势力之大。
二,孙吴陆军军事实力孱弱。
孙吴的军事力量重点在水上,陆军则相对孱弱。孙权四次奔袭合肥,均无功而返。南北人体质不同,北人较强,南人较弱。而且东吴不产马,没有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是绝对的劣势。四次北伐中,其中一次惨败,十万大军被张辽八百精锐杀得狼奔犬逐,可见孙吴陆军之弱,尤其在太史慈死后更甚。
三,魏吴国力差距太大。
魏国国力较之吴国强大太多,无论人口,土地,资源,兵源。即使吴国打过长江,也无法长久占领。所以吴国主要是以水军袭扰为主。为此,在长江与淮河之间,空出大片无人区作为魏吴之间的缓冲带。而东吴也只能凭水军逞威,陆军上岸就容易遭受惨败。
以上几点,即使东吴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是国内的因素吧,吴国国内的主和派太多,他们和众多江东士族就想偏安江东一偶,目光短浅。而且自古江南富庶,可军队却不出众,战斗力和北方军队还是有差距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冷兵器时代,士兵的体质和水土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东吴实际兵员以江浙一带为主。
历史这两省出了不少儒将,但少有强兵。
打南方往北方进攻,也就朱元璋成功过。
这还是因为利用人和优势,打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蒙古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觉得是因为这个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没实力,东吴国力与曹魏相差太远,即使与蜀国联合也远不是曹魏对手。
2,没决心,东吴从上到下没有为伐魏牺牲一切的决心,先不说东吴士族守土有余而攻地不足的性格,单一次诸葛亮拖住魏国主力,孙权起兵伐魏,但看到曹睿御驾亲征后立即退军就可以看出其实孙权伐魏只是想看看有没有便宜可沾,并没有尽全力去伐魏。
3,东吴很忙,诸葛亮伐魏时东吴也有配合,但力度不大,因为孙权还要忙着称帝,忙着平叛,所以即没空也没有精力全力伐魏。
大概就这几点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