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时期魏蜀对峙的时候,东吴数次趁机伐魏,为何总是失败?
东吴,魏国,吴国三国时期魏蜀对峙的时候,东吴数次趁机伐魏,为何总是失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东吴只想拒江自守,那北伐的事情自然由蜀汉去做,让两国去拼杀相互消耗国力,东吴也乐享其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吴伐魏,就属于打酱油,根本没有发力,也不敢发力。
东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东吴有稳定的基业,当年凭借大江做屏障,地盘比较稳定,物产丰富,国民安居乐业。不像蜀国,起初整天被打得像狗一样,到处逃窜,必须去争夺地盘,要不明天就不知道睡哪了。
东吴态度是我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魏、蜀不来骚扰,就不主动出击。
偶尔秀秀肌肉
吴国有时也秀一下肌肉,但仅仅是表示一下自己有态度,带兵去攻击一个魏国,秀得好沾点便宜见好就收;秀不好被魏大哥揍一顿灰溜溜回家。主要还是没有想统一天下的雄心伟志。
假设东吴举全国之兵去攻打魏国,取胜的概率很小,只会激怒魏国,加速灭亡。也有可能等吴魏打得两败俱伤,蜀国坐收渔利。这种傻事精明的东吴人是不会做的。
互相制衡不当出头鸟
魏蜀吴三个国家,如果失去了哪一个,剩下两家将是你死我活,一山不容二虎大家都明白,于是出现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搞笑的局面,一会好得像亲兄弟,转眼翻脸成仇人,过两天又握手言欢······其实都是因为考虑到各自的利益。
面对强大的魏国,吴和蜀更多的是互相帮助,当然不是因为友情问题,是制衡,保持平衡真是个手艺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时期,为了生存,蜀吴抱团取暖结成战略同盟,以免被魏国吞并。
那三国时期魏蜀对峙的时候,东吴乖机伐魏,为何总是失败?
下面讲点我的观点。
三国时期魏国是继承下来的国家,富源辽阔,人口众多,魏国将近有90个州,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总人口超过500万。
蜀国可怜巴巴的仅有益州一个州,全国总面积也就勉强100万,总人口也不过百万。
东吴,也只有3个州,总面积150万,人口230万。
从以上数据说明,三国虽然鼎力,但人力财力吴蜀两国没有魏国一国雄厚,再加上魏国全盘继承了国家军工技术,而吴蜀两国是新立的门户,一切都是白手起家从0开始,两国跟魏国相比实力悬殊太大。
因为魏国军事实力大,据备两线作战能力,所以吴蜀两国同时伐魏,魏国也能取得胜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吴的上层战略就是临江据险 以防守为主 而在军队训练上也是以防守为主
东吴的兵以水兵为主,他并不是不想北伐,濡须口之战等几次大战就看出了,东吴兵离了水战,是抗不过曹魏铁骑的。
东吴整体国力虽然比西蜀要强很多,但比起曹魏来,哪还差的远了,离开了水路的给养运输,它的运输线势必是它入侵曹魏的一个致命弱点。
东吴整体战略是依托长江,定期骚扰,不让曹魏有进攻和休养生息的机会。这也是两国战略阶层所默认的。
东吴将领能带领骑兵的少之又少,进入中原腹地,主要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了,没有多少骑兵经验的,如何能抗的过曹魏。所以,地势也决定了他们不大可能突出中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吴知道曹魏不好对付,北方大多是平原,骑兵的优势,东吴步骑远不如曹魏,它更喜欢魏蜀长时间互相消耗国力,两败俱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与其说东吴伐魏,不如说是东吴趁蜀魏对峙,趁机捞点好处。魏蜀吴三国当中,吴国处境最是不妙,也很尴尬;蜀国名正言顺,继承大汉,魏国实力最强,吴国在夹缝中求生存,跟蜀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吴国的生存之道是:蜀国弱,就帮蜀国;魏国弱,就帮魏国。让三个国家成鼎足之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归根结底,是孙权不行啊!╮(╯_╰)╭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