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的弟子姜维北伐为何失败?三国中被人忽略的顶级谋士是谁?
蜀汉,魏国,国力诸葛亮的弟子姜维北伐为何失败?三国中被人忽略的顶级谋士是谁?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诸葛亮的弟子姜维北伐为何失败?三国中被人忽略的顶级谋士是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答:诸葛亮的弟子姜维北伐为何失败?三国隐藏的顶级谋士又是谁?
这一问还真难为人了,荆州失利后,刘备起兵报仇失利,刘备病死,五虎将去四位,身为姜维的师傅诸葛亮尽了全力化费十几年时间倾国家之力屡战屡败,等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的实力是越来越弱,而姜维又在近十年才掌握兵权,姜维虽说是三国后期的出类拔萃的人物,但独木不成林,国力在这儿摆着呢,诸葛亮被公认的三国里全能性的人物,都没出得祁山,还指望姜维北伐获胜,这岂不是痴人说梦话呢?要依当时的形势,应该关门养息,发展生产,再不应该打什仗了,连诸葛亮穷毕生精力都没打胜,姜维能胜吗?所以这是不科学的。
三国隐藏的顶级谋士,谁敢下定论,连最出名的,曹操,荀彧,郭嘉,孔明,司马懿,周瑜,陆逊,谁敢说他们谁排第一,第二,第三,连专家们也争论不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姜维与赵括的纸上谈兵,还是有差别的,诸葛亮说姜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可见这个人才能匪浅。
这里,要提一下陈寿《三国志》对姜维的评价,"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可以看出,诸葛亮和陈寿,意见相左。不过,这是很正常的。陈寿作为编撰三国历史的学者,他对姜维的了解,基于大量的史料,乃至于历史发展所造成的结果,对姜维这个人进行分析——这对一个人是否具备才能是不公平的。
把一个人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之下,他是否有才能,与他是否能够做出大成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找来源于他们日常的接触,乃至于两人在政治、军事方面的交流。因此,我认为,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更有说服力,"粗有文武"这个评价于姜维而言是有失偏颇的。
很多人都说姜维好功名,傅玄有言"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也有人说,姜维复汉之心可鉴天日,如陈普"无德那堪力不任,重关如掌寇戎深。幽冥不系枭钟会,犹有区区一片心"。其实大家都是带有自己的情感倾向来看姜维的,以下,咱们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接近这个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将领。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姜维被诸葛亮辟为仓曹掾、节义将军,统帅近六千虎步军。不久,升任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姜维开始在蜀汉崭露头角。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留下遗命让姜维、魏延断后。《三国志·姜维传》: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由此,可见诸葛亮对姜维的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
《三国志·姜维传》:"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费祎被刺杀身亡后,姜维又带着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当时魏国雍州刺史陈泰率军前来,却不曾接战,姜维便因粮草耗尽打道回府。可见姜维,其人自视甚高,对一支大军的掌控力度,还差了些水准。
其实到了蜀汉后期,刘禅开始主政。此时蜀汉的政局已经是岌岌可危,诸葛亮的一次次北伐,便是典型的困兽犹斗。很多人也说诸葛亮的北伐,是穷兵黩武。但在实际上,诸葛亮的北伐,有效地遏制了蜀汉形势的恶化。诸葛亮在北伐时,积极的联系东吴,形成两国抗曹的政治、军事局面。
而且,诸葛亮并没有大规模的贸然进行惩罚,而是在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谋求蜀汉恢复和喘息的转机。看上去,诸葛亮所精心准备的北伐,在曹魏面前固然是胜少败多,但曹魏从来不敢轻举妄动,甚至冒出个司马懿,不断的施展"拖"字诀。
而姜维呢?看上去不过是诸葛亮之后的“邯郸学步”而已。姜维执政的北伐,几乎是倾尽蜀汉国力,所进行的战争,留有的余地非常少。姜维在他所组织的北伐战争中,几乎是在逆天而行。他一边损害着国家的利益,一边也不对唯一的盟友东吴进行拉拢,孤军奋战。如此一来,自然打不过司马懿。
诸葛亮的“北伐战争”,十分注重民意。当时,曹魏逼迫汉献帝退位,也让他抓到了把柄。于是,他打着"讨贼兴汉"的旗号,获得了部分士大夫的支持。
姜维的时代,就比较惨了。这时刘备所打造的蜀汉文臣武将集团,几乎陨落殆尽。而战争进行到了这个时候,其实人心已经是向往安定,很多人是不愿意继续打仗的。蜀汉没有民意支持,他也没有注意对民意进行引导,难免失败。
蔡东藩说:"姜维才不逮诸葛,而欲与魏争胜,连岁出师,致民劳苦,不可谓非失计。然如后主之昏愚,亲小人,远贤臣,就使维不伐魏,蜀亦宁能久存乎?"算是对姜维较为中肯的评价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姜维北伐失败是必然的。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姜伯约可谓天地人都不顺。
甲、天时不顺。诸葛亮隆中对策分析的好,蜀汉如果想伐魏成功,必须占据一个关键的天时“等待曹魏有变而且益州和荆州两路同时北伐”。第一,曹魏有变指的是不利于曹魏的动乱。后来曹魏是发生了重大变动,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发动政变,逐步夺取了曹魏的政权,但是司马氏都是军事、政治厉害的主,他们控制下的曹魏经济发展也不错。所以并没有发生不利于曹魏的动乱。第二,由于刘备集团没有巩固好联吴抗曹的基础,导致荆州过早丢失、关张被杀,也由于玄德的左倾冒险使夷陵之战惨败给陆逊,造成蜀汉元气大伤,两条路被自己的过失砍了一条路还死了自己的人,成为制约诸葛亮乃至姜维北伐的重要实力短板。
上一篇:你喜欢过年吗?喜欢走亲戚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