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那么唐诗和宋词的别致之处在哪?
曲子,宋词,时期有人说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那么唐诗和宋词的别致之处在哪?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豪放派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萌芽期,北宋初期范仲淹以边塞风格写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出了豪放派的先声。第二个时期是开创期,北宋中期的苏轼为了脱离柳永婉约词的约束,开刻意采用豪放的词语来写词,正式开创了豪放派。第三个时期是中转期,北宋末期的贺铸在豪放派发展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北宋的豪放词风传递到了南宋,尤其对辛弃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四个时期是鼎盛期,南宋前期的辛弃疾是豪放派集大成者,这个时期南宋不断地被北方的金辽侵略,出现了大量的边塞词人,开始大量的写豪放词,例如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等人。第五个时期是延续期,南朝后期的“辛派三刘”,即刘过、刘辰翁、刘克庄对豪放派的词风进行了延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一位农民而敢肯定,现在人写诗写词写文学创作是最好的,文化远远超过古人每一个朝代。国为:现在读书人数最多兼有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只有政府部门重视诗歌创作、什么样的优秀作品有人写出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是一个诗歌传统的国家,唐诗的兴盛,是前代诗人不断努力探索积累的结果。唐诗体现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在形式上有绝句、律诗两大类。唐人为之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格律,讲究声调美、声韵美、对偶艺术美。内容上有歌颂自然美的田园风光,有激扬慷慨的军旅诗作,更有讽刺时弊的诙谐诗篇。我们熟读的唐诗三百首每一篇都是朗朗上口,回味无穷,经久不衰。
词是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紧密结合的特种抒情形式。宋词不拘泥唐诗的整齐一致采用长短句。
善于营造,幽深僻远,迷离渺远,雄浑豪放的意境。宋词分婉约派和豪放派。宋词三百首是宋词的经典每当吟咏給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有人说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那么唐诗和宋词的别致之处在哪?
........
前言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简单来说,就是诗在唐朝,词在宋朝从体制上都已经完备,从各方面来说都达到了高峰,后人无论从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已经无法超越唐宋,因此王国维说: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一、唐诗
唐诗的伟大不仅仅是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诗人和作品,还要注意的是,诗这种文学形式在唐朝已完成了诗体的“集大成”。
我们把齐梁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齐梁以后出现了格律诗,到了唐朝武则天时期,格律诗的规则已经完备,并被社会所接受,纳入了科举考试中。
白居易在贞元十六年(800)省试的试帖诗是《玉水记方流诗》:
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
凌乱波纹异,萦回水性柔。似风摇浅濑,疑月落清流。
潜颍应傍达,藏真岂上浮。玉人如不见,沦弃即千秋。
同时,七言诗在唐朝也成为了主流之一,与五言诗分庭抗礼,诗从前秦的四言、到汉魏的五言、到唐朝的七言,从古体到近体,在唐朝各体完备。
无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古、七古、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以及各体杂言诗,新旧乐府古体诗等等,都涌现出了大量的诗人和作品,以至于以后在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够超越唐朝。
登高_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从内容上、边塞诗、闺怨诗、送别诗、羁旅诗、应制诗、爱情诗、悼亡诗、山水诗、田园诗、隐逸诗,甚至一些文字游戏一类的诗等等无所不包。
二、宋词
隋唐的词已经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士大夫并不写于填词,甚至把填词当作酒席上的一种游戏,甚至直到宋朝都有不少文人不愿意将词收入自己的文集。
早期的词大多是伶工之词,到了晚唐五代才开始出现了文人集团填词,就是花间词作者群和南唐君臣。
菩萨蛮·作者: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李煜被王国维称之为:变伶工之词为: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开始用词来抒发家国的深刻思想。
相见欢·作者: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宋初的柳永、张先开始创作慢词长调,苏轼又开诗化的豪放词先河,北宋末期的周邦彦是词人中的集大成者,从创作手法上擅长勾勒安排,又影响到了南宋的吴文英姜夔等人。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宋代: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辛弃疾、张孝祥等人继承发展了苏轼的豪放之词,南宋末年王沂孙等人以寄托融于词作之中,抒发的是故国哀思。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上一篇:2019年你有什么愿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