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那么唐诗和宋词的别致之处在哪?
曲子,宋词,时期有人说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那么唐诗和宋词的别致之处在哪?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曲调的来源一般都较为久远,大部分很难再追溯到源头,只有小部分能追溯到来源。例如《苏幕遮》《菩萨蛮》《赞浦子》等都是从西域各国传入的曲调。《竹枝》《卜算子》《蝶恋花》《西江月》等是来自于民间的曲调。《忆秦娥》《忆江南》《如梦令》《念奴娇》等是从文人独创的曲调。每种曲调代表一种曲子或一种音乐,每种曲调都有自己的词牌名,后来为了区别同一词牌下不同的内容,会在词牌名下添加一个副标题,这个副标题往往都是词的首句。曲调和曲牌的诞生和发展,促进了曲子词的诞生和发展。
第二阶段,曲子词在隋朝、初唐、盛唐的民间流行时期,标志是《云谣集》的诞生。曲子词在南朝诞生于民间,在隋朝、初唐、盛唐也只在民间底层人之间流行,很少有文人参与创作,当时是被文人鄙视的低等文学,就像现代的大文学家看待现代的流行音乐一样。这些民间创作的词被后人收集整理编辑成了中国最早的民间词总集《云谣集》。《云谣集》曾一度被失传。我们前面讲过,清末1900年一位姓王的道士无意间在敦煌石窟里发现了一个藏经洞,尘封千年之久的二万余卷珍贵的书籍、经卷、画卷等被发现,震惊了世界,全球众多文人学者纷纷来到荒凉的敦煌,开始骗取这些文化珍宝。这里面被发现的经书典籍就有《云谣集》,不久就被法人伯希和骗走了一卷含有十四首曲子词,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还有被英人斯坦因骗走了一卷含有十八首曲子词,藏于伦敦博物馆。后来由刘复从巴黎国家图书馆手抄回来了十四首,由董康从伦敦博物馆手抄回来了十八首,两人的手抄本合在一起,除去两首重复的,总共有曲子词三十首。我们不难想象原版的云谣集里面的曲子词不止这三十首,可能大部分都被丢失了。我们知道当年敦煌石窟的藏经洞被打开后,发现的各种经书典籍被散落到了世界各地。据推测《云谣集》留存的三十首曲子词,可能大部分的作品创作于盛唐,可能还有部分更早的作品,成书于晚唐。
从《云谣集》里面的三十首曲子词,我们能看出曲子词早期的特征。曲子词在格式上,有衬字、和声、双调、字数不定、平仄不拘、押韵不定的特征。曲子词在内容上,题材广阔,内容丰富,主要以写女性的相思离别和男女恋情为主,也多见游子思乡、征夫厌战、贵妃入道等题材,很少有歌功颂德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区别乐府诗和早期曲子词的异同。相同点有三,一是创作的来源,都是来自民间的艺人和落魄的文人。二是创作的内容,都是以反应民间现实的生活为主。三是创作的格式,都具有字数不定、平仄不拘、押韵不定等特点。不同有三,一是文本和曲调的创作前后顺序不同,乐府诗是“倚诗配乐”,曲子词是“倚声填词”。二是格式上的不同,乐府诗是不受衬字、和声、双调的要求,曲子词受衬字、和声、双调的要求。三,内容上的不同,虽然乐府诗和曲子词都是以反应民间现实的生活为主,但侧重点不同。乐府诗主要以反映现实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主,多采用叙述和讽刺的写作手法。曲子词主要以写男女恋情为主,主要用于民间歌舞娱乐。我们分享一下《云谣集》中的第一首《凤归云·闺怨》: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
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
月下愁听砧杵起,寒雁南行。
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
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
倚牅无言垂血泪,暗祝三光。
万般无奈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此首词的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全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描写了思妇在家里想念出征在外的丈夫,下片描写了思妇和丈夫无法相见的无奈。主要反映了当时的战争所带给百姓生活的伤害和无奈。早期的曲子词大都以民间创作为主,大都没有作者的记载。词风上感情率真浓烈,语言朴实无华,但韵味不足,整体来说还处于粗制滥造的阶段,充分体现了俚俗的特点。随后经过了文人的改良优化,感情委婉细腻,语言精巧艳丽,韵律严谨,整体来说处于精雕细琢的阶段,充分体现了典雅的特点。
我们前面讲解了曲子词的由来及发展,可以得知曲子词来源于乐府诗,又从唐诗哪里借鉴了写作技巧,慢慢发展成了成熟的词。五代是词代替唐诗地位的关键期,逐渐扭转了词在文人圈的地位。最终到了宋朝成了宋词,使词不仅替代了唐诗成了主要文学,还使词的成就达到了鼎盛。我们也不难发现,词是诗的一种变体,因此词也被称为是乐府或近体乐府。词仍然属于乐府和诗的大体系之内,只是诗的一种分支,或称为一种新的进化。后来宋词又进化成了元曲,被称为乐府或今乐府。元曲也仍属于乐府和诗的大体系之内。
词的风格发展也经历了五个阶段,例如《云瑶集》代表的民间词多粗造通俗,《花间集》代表的花间派多艳丽,南唐词多清秀,北宋词多婉约,南宋词多豪放。宋词的发展阶段和派别分类,相对唐诗来说更简单些,发展阶段可分为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派别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北宋以婉约派为主,南宋以豪放派为主。北宋时期格律较为松散,南宋时期通过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等人的努力格律变得严深,整体来看宋词的格律略比近体诗的格律略宽松些。
婉约派词人有北宋的欧阳修、范仲淹、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南宋的姜夔、吴文英、史达祖、蒋捷、张炎等人。豪放派词人有北宋的苏轼、贺铸等人,南宋的陈亮、岳飞、陆游、张孝祥、张元干、辛弃疾、刘过、刘辰翁、刘克庄等人。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核心代表,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核心代表。柳永被称为宋朝第一位专业词人,也是第一位对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李清照被称为宋朝第一女词人,也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苏轼被称为宋朝第一大词人,豪放派的开创者;辛弃疾被称为南宋第一大词人,豪放派的集大成者;在宋朝词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取代了诗歌的主流地位,但是仍有一大批文人在大量的进行诗歌的创作。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北宋后期的江西诗派的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他们三人被称为江西诗派三宗,他们以学习杜甫为主,因此杜甫自然也成了江西诗派的远祖。同时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的影响,促使宋朝诗歌进入第二个繁荣时期。江西诗派三宗和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主要以写诗为主,写词较少。
婉约派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唐末五代时期,花间词的艳丽、南唐词的清秀均属于婉约的先声。第二个时期是北宋初期,柳永开始对词进行全面的变革,创造了慢词,篇幅变大,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成为了民间词派代表。宰相词人晏殊依雅入词,他是宫廷词人的代表。欧阳修极力反对西昆体的浮华和太学体的苦涩,他们共同开创北宋婉约词风。第三个时期是北宋末南宋初期,以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开始严格讲究格律要求,刻意求工,他们正式开始给词装上了格律的束缚。第四个时期是北宋中期,以吴文英、史达祖等人推动宋词的格律走向基本定型。第五个时期是北宋末期,以“宋末四大家”蒋捷、周密、王沂孙、张炎彻底完成了宋词格律的定型,但以张炎为代表的宋词最后的词人,也标志着词在宋朝走到了尾声。
上一篇:2019年你有什么愿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