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事业单位改革,工资有什么变动?
事业单位,工资,人员事业单位改革,工资有什么变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一波来势凶猛的事业单位改革,总体说来,对事业编人员的钱袋子暂时没有太大影响。但小幅和局部影响还是有的。
一是制定了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机制,从"十三五"计划开始,机关事业单的基本工资每两年或一年调整一次。并且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占比。同时也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同样要缴纳社会保险。
二是部分人员的将有望在近期提高收入,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教师的工资不得低于同层次公务员的工资,国务院正在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尽快落实之。高校,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工资发放的自由度增加,经营好能力强的单位和个人收入均有望增加。基层卫生院(公益一类)的医护人员将提高10%的基本工资。专业技术人员经得主管部门和本单位同意,可以带薪带职自主创业(三年内保留职务),也可以到企业兼职创收,不影响本人身份性质,晋职晋级等等。
三是被改制为企业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资将由市场决定,视其经营状况,可增可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近几年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政策一直备受关注,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政策后,目前效果明显提升,达到了预期目的。在今年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调整之后,极可能会达到40%至45%左右的增长幅度。除此之外,各地区的附加津贴也有望在一到两年内实现。
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共分为11类地区,主要依据各地区的物价水平、生活成本等确定不同的薪资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也不不断加大,原有的工资区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在1993年,我国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工资区制度停止进行,随后各地区就开始自行建立各类津贴补贴,这一做法虽然调整了当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薪资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三方面问题。一是各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差距拉大,高的太高,低的太低;二是由于各地区执行力度监管不一,致使一些地区发放津贴不规范,工资收入秩序混乱;三是各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结构不合理,基本工资占比较低。
2006年起我国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相应规范制度,同时在规范政策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各地区附加津贴。在更早前的12月31日,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视频会议透露,今年要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按照国家部署,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研究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提高退休人员待遇标准。此外,江苏提出今年要“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北京提出今年要“平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陕西也提出今年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单位性质不改就不会影响工资。
事业单位改革总体分三类。
一是参公管理,人员工资参照公务员执行,影响较大的是参公前享受副高以上职称且没有职务的人员工资,本系统就有副高职称参公后月收入降低1000元左右的情况,工资收入从副高直接转成1级科员。
二是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业性质的,这个本系统没有案例。个人感觉,这类单位的工资会和单位效益挂钩,年纪偏大的人员建议选择调动单位保留事业编,退休金会有不小的差距。
三是维持现状的事业单位,这个就不多说了,虽然有合并的预期,但大多数人的工资不会有变化,从稳定角度出发,一般以自然消化为住,不会存在辞退现象,有各别地方会采取一刀切提前退休的方式,也不会影响收入。
总之,事业单位改革是大势所趋,相信国家会对涉及改革的人员妥善安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清楚,现在还不好说,光有政策没用,要看县级有没有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业单位职称与工资挂钩的薪酬制度造就了一大批不懂专业技术工作的中高级职称“专业人员”,这部分人挣着职称高薪,干不了专业技术工作,对工作是造假应付,形成了事业单位人浮于事的现状。事业单位改革,如果不能改革这种分配制度,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不把岗位绩效考核落到实处,事业单位人浮于事现状很难改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