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事业单位改革,工资有什么变动?
事业单位,工资,人员事业单位改革,工资有什么变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业单位改革,将事业单位划为行政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经营类事业单位,其中公益类事业单位又划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公益三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完成,现在想考事业单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题主考事业单位,答主建议你最好还是考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全额财政),或者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县级以上医院,高校,电视台等效益好的差额单位),这些单位稳定性好,短时间内被踢出体制内可能性比较小,收入有保障。至于经营类事业单位最好不要碰,一般都是自收自支,以后命运都是改企。前段时间还有一个小伙考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几年工资都开不出来。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工资改革马上启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资会有不小幅度上涨,直逼公务员。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工资与绩效挂钩,这些单位往往处于市场食物链最顶端,又有财政兜底,工资待遇比起一般行政单位公务员有过之而不及。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大家讨论留言。最后祝你早日上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办中小学是事业单位,其工资改革是彻底地颠覆了人们的认识!
我是1990年8月20日参加工作的,当时的工资属于乡镇财政负担,月工资有98.5元。第一次领取工资时,会计说我的工资真的不低!我知道,当时大部分的老师都是民办教师,工资只有40~60多元不等,而我是师范类毕业生,经过国家统一分配的正式的公办教师。
后来经过1993年、1996年、2003年、2006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十次工资改革。包括基本工资改革、绩效工资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包涵基本工资调整)、五险一金改革、13月工资及年终奖等等。每一次的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的薪酬得到了天翻地覆的根本性的彻底改变!我个人的实际收入已经翻了70倍只多不少。
过去,三个月的工资不能够买一辆300元左右的自行车,现在,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购买这样的自行车20多辆。也就是说,教师工资的实际购买力有了六十几倍的增幅!真的是天翻地覆慨而慷!
说真的,当时刚刚入职的时候,做梦也没有想到,教师的经济地位及社会地位会有如此的根本性的变化!
根据去年和今年的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陆续公布,更加展现出教育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形势是一片大好!抓住最近二年的入职门槛还不高的机会,从事教育工作绝对是不二的选择!不然的话,后悔莫及!
国家重视教育的端倪已经确定无疑。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18~2022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重磅文件中,反反复复强调,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达到并超过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并且,建立健全工资发放长效联动机制!
现在,选择从教的一定要认真仔细阅读以上的内容,做出正确的选择,为自己的人生确定好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结语:
教育的春天真的就要到了!
选择从教绝对不会错的!
从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验,真心实意地告诉你:选择从教,利己利国!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不足为据,仅作参考!谢谢阅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业单位的工资与改革无关,对应的是职务、职称和技能等级。比如管理岗人员,实行的是职员晋升制,工资待遇与职级挂钩,在九级职员岗位上拿九级的工资,八级拿八级的工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职称岗位确定薪资级别,初级、中级、副高各三档,正高四档;工勤人员依据技能等级定资,分一至五等,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改革后,单位从参公改公益,人员按照老人老办法分流安置,工资待遇不会变;公益类单位撤并整合,编制性质不变,岗位可能有所调整,也不影响工资待遇;生产经营类改企业,部分分流到事业单位安置的人员,工资待遇也没变化,但随单位改企的,因为取消了事业编制,不再执行事业单位管理条例,人员工资自然不再参照事业单位核发,而是实行企业管理制度,自负盈亏,依据效益和个人绩效核发工资,工资待遇会有一定变化,但总体也不会变化太大。而且因为可以按照效益核发工资,不再受事业单位条条款款限制,这类事业单位占有一定优质资源普遍效益不差,工资待遇大概率只会多不会少。
事业单位改革对职工影响大的不是工资,而是其他方面。
第一是身份的影响。公益类事业单位受改革冲击较小,大体保持现状,但有两类事业单位会因改革而出现较大变化。一是参公类事业单位,比如行政类事业单位,此前已经改革完成,部分归并机关,部分剥离行政职能改公益。归并机关的影响不大,人员基本上保留参公身份不变,部分在行政编有空缺的情况下,可以置换行政编。剥离行政职能改公益的,因为单位没有行政职能不再参公,部分人员随职能划转保留单改制后的公益类事业单位,虽然短期内按照老人老办法原则,可以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不变,但这种混编混岗的情况肯定不能长期持续,下一步是否继续保持现状,还是调离,亦或是放弃参公身份改公益,不得而知,这部分人员短期内都会处于这种尴尬状态。二是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这类事业单位将全部改企,大部分人员将被取消编制失去事业身份,执行企业薪酬和养老制度,不再享受事业单位待遇。
第二是岗位的影响。机构改革后,很多单位撤并整合,精简了机构和人员,岗位必然面临整合。比如原来两个单位有20个管理岗的,整合成一个单位后只保留十个,另外十个就无法聘任上岗,只能保留职级待遇。职称岗位也是这种情况。岗位的减少不仅会直接导致现职人员“下岗”,最关键的是会造成干部的积压,使得干部的晋升空间受阻,短期内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由于没有出缺,对事业单位的招录都会产生影响,造成人员招录的后续乏力。去年事业单位招聘人数的减少,或多或少与此有关。事业编制含金量客观上因此增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