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历史上刘邦失败那么多次都没有自杀,但是项羽失败一次就自杀了,对此你怎么看?
项羽,刘邦,他的有人说历史上刘邦失败那么多次都没有自杀,但是项羽失败一次就自杀了,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失败那么多次都没有自杀,项羽失败一次就自杀了。对此,我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最重要的是这场战争是否允许项羽失败?四面楚歌,虞姬自刎,亲信尽皆死在自己眼前,这样的失败,项羽自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异位而处,倘使刘邦身边的人韩信,张良,萧何,尽数死在自己眼前,(对刘邦而言,战时的老婆绝对没有那么重要!)他除了死去还有什么别的选择,他不可能东山再起的!
然后就是津津乐道的话题,都觉得刘邦这个人比较不要脸,父亲要被煮了还有心情讨要一杯羹!,这样的市井流氓想要自杀确实不容易!屡败屡战是其本性!只要他还有一丝机会,他就一定会战斗下去,无耻的活下去。反观项羽,心高气傲,刚愎自负,难以承受失败的打击!
但是这样的人真的只要输一次就会自杀吗?绝不是,百战一负,关键在于此负太过沉重!已经到了无人能承受的地步!(相信我,同上所言,张良,萧何,韩信尽数在战时死去,刘邦好不到那里去)
综上所言,关键在于此战输的太沉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英雄重节,小人怕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顺了经不起挫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不要去听说,《资治通鉴》开篇就是讲的就是刘邦怎么弄死项羽的,推荐你去看看,英雄岂是你想的难道简单就自杀了,楚霸王不是虚夸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已经给出了定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也曾经自杀过,但那都是演戏,越是那种要死要活的人越不会轻生,反而那种从来都坚强,不服输的人死的时候根本让人想不到,这就是个人的性格注定的,俗话说:性格注定命运,是有一定道理的,知识分子清高,爱面子,往往受到打击就想着轻生,“士可杀不可辱”说的就是他们,刘邦经常失败,能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对他一个考验,无数次的考验积累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每次都把失败的责任归于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从不责怪下面的人,所以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舍命帮他,而项羽每次失败都会责难下面的人,所以下面的人纷纷离他而去投奔刘邦,得人心者心天下,要成就大事就必须收买人心,成事之后怎么对待别人那就随心所欲了,项羽心很高,一心想得天下,越是这样越经不起失败,因为他的内心已经很狭窄了,一旦大败,就会想不通,而且无人邦他,那就只能去见马克思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人生阅历不同,楚汉战争时,刘邦的年龄比项羽大,经历的挫折比较多,早已经把面子这些比较虚的东西抛在了脑后,生存下去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也经历了被楚军重重包围,乃至追杀,但是只要有哪怕一丝活命的希望,就紧紧抓住,以图东山再起,而项羽比较年轻,经历的挫折比较少,况且出身名门,有一种优越感,没有过大的屈辱,年纪轻轻就破釜沉舟,战胜了秦军,救了楚国,名冠诸侯,这样的经历很难经受住大的挫折,乃至觉得兵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
二是性格不同,从史记记载中可以看出,刘邦的性格比较宽厚,意豁如,大大咧咧的,而项羽的性格比较浮躁,从他年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学剑不成去学兵法,但是又没耐心,也不肯竟学,在项羽的经历中,从斩杀县令,杀宋义破釜沉舟战秦军,到坑杀投降的秦军,杀子婴,烧秦宫室,放逐义帝,都是很没耐心的表现,这些就很失人心。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是将才而非帅才,有冲劲,但是没有耐力。
三是刘邦能够知人善用,广泛听取意见,韩信,陈平,九江王这些人才以前都是项羽阵营的人,但是项羽刚愎自用,这些人在项羽手下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好多合理的意见,项羽都听不进入,历史有偶然也有必然,即使项羽过了江东,也只不过是拖延时日,最终也是失败的命运。自刎乌江还能保留最后的尊严。
上一篇:80后和90后在思想成熟的道路上是给自己如何定位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