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历史上刘邦失败那么多次都没有自杀,但是项羽失败一次就自杀了,对此你怎么看?
项羽,刘邦,他的有人说历史上刘邦失败那么多次都没有自杀,但是项羽失败一次就自杀了,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人说历史上刘邦失败那么多次都没有自杀,但是项羽失败一次就自杀了,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出身不同,经历不同,抗压能力不同。
刘邦出身平民,年轻时喜爱结交朋友,不治产业,备受父亲的不理解。成年后,做了亭长,呼朋唤友喝酒吹牛,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出身和环境造就刘邦具有“无赖”性格,胆子大,脸皮厚,遇到事情不在乎。
项羽是贵族后代,父母早亡,叔父项梁生前,项羽一直生活在叔父的羽翼下,成长之路顺利。挫折经历少,心理相对脆弱。
彭城之战,刘邦一败涂地,身边只剩下几十人,父母妻子都丢了。逃跑路上,刘邦嫌车重,要把儿子、女儿丢掉,夏侯婴阻拦才没丢成。
在巨大压力下,刘邦能抛弃情感因素,做出最理性的抉择。
二、两人面临的情势不同。
刘邦虽然经历几次失败,但是,关中大后方被萧何经营得非常稳固,有稳定的地盘和兵源。
彭城惨败,刘邦阵营的重要人物没有损失,张良、樊哙、曹参、周勃等人都活着。
垓下之战时,项羽阵营的谋士范增已经连气带病而死,大将龙且已经战死,英布早就归顺了刘邦,项羽身边可用的人才很少。
西楚的都城彭城已经被汉军占领,项羽没有稳固的地盘。
项羽即使不自刎,逃到江东,折腾的时间能长一点,但注定不是刘邦的对手。
项羽决然自刎,以惨烈的谢幕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反而赢得世人的尊重。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就是中国象棋的源曲。楚河为界,阶级对弈。自古做战兵对兵,将对将车战的元帅一拚高低。贵族项羽楚王封地,一个政权的封印本能压住群民解杆起义。乐不思蜀一个草民统帅了千军的营地的刘邦再也不想吃酒宴席,尔虞我诈也要当王居。战术声东击西,韩信点兵,多多围杀了贵族势力。象棋智慧卒子过河,纵横无敌。将帅出城,车马迎敌。一个失去左右先锋的项羽一部,退缩乌江角落,爱妾红尘不去,面对江东兄弟,四面群狼的呐喊,背水一战,不落草寇辱敌。可叹一个正义的浓量,了君子可杀不可辱,也劫难五刃分尸的割礼!天下有关羽庙宇,一个新政的皇帝不允许项羽再有霸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哈哈哈,看到这个问题觉得好有意思,不请自来。这就是贵族精神与泼皮无赖的区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个经常说做人要厚颜无耻,打落牙齿和血吞之的曾国藩都曾经因为打败仗两次跳水自杀。反观刘邦,既不豪言壮语,也不雄心壮志,却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振作,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奋起,在落花流水尸山血海中耻辱活命,最后成就大功,取得天下。
刘邦的哲学,就是活着,不惜一切代价的活着,为了活着,刘邦可以受尽耻辱,受尽耻笑,被人笑骂,被人骂厚颜无耻,被人骂反复小人,被人骂背信弃义,被人骂奴颜媚骨。什么难听话,刘邦都听过,什么耻辱刘邦都受过,可是刘邦依然坚挺的活着,鸿门宴上不死,睢水之战不死,荥阳被项羽射了一箭不死,白登之战被匈奴围了七天七夜不死。很多人想让刘邦死,可是刘邦就是死不了。
是刘邦命大吗?是刘邦运气好吗?是刘邦受到幸运女神的关照吗。都不是,刘邦不死,不仅仅是脸皮厚那么简单,死是很简单的事,活着,却要受尽折磨苦楚。而刘邦,只要活着,其它的都不是事。刘邦活着并不是为了吃饭,刘邦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为了挣一份家业。
这个从小被父母,乡邻骂为不事生产,好吃懒做的泼皮无赖,就是要让父母,乡亲,天下人看看,一个泼皮也能挣下一份家业,而且是世上最大的家业。他只是想让父亲认可,他也是可以挣家业的。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在与父亲喝酒的时候,曾经笑问父亲“以前你骂我好吃懒做,不干活,不如我二哥刘仲,现在你看,我和二哥谁争的家业大。”其父听了大笑“要不是我好好敲打你小子,你能挣下这份家业?”群臣纷纷上酒祝贺“太上皇英明,陛下能干。”
管仲说过“不以不死为耻,而以死了不显名于天下为耻。”
失败了不死不是耻辱,失败了就自杀才是真正的耻辱。项羽一败就死,看是英雄,其实是懦夫,项羽只所以自杀是因为他无法面对别人蔑视的眼神,一个眼神就可以杀死项羽,号称霸王的项羽有一颗脆弱的玻璃心,而刘邦却有一个铁石心肠。
项羽是玻璃心,刘邦是铁石心,玻璃心怎么硬得过铁石心。玻璃心和铁石心,正是刘邦一次次打败仗不死,而项羽一败就死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应当从这两个人的出生背景,性格以及起事的经历,还有当时的历史形式下所考虑。首先来说说刘邦这个人,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后起事造反,由于用人不疑,广招天下有志之士,其手下谋士武将尽忠辅佐,如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对待士兵,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极大鼓舞士气。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中,一开始刘邦是处于劣势的,也经历过手下叛乱,战争失败,但他从没有想过放弃,倒不了东山再起,总结失败教训,听从手下建议,联合其他诸侯一起围攻项羽,最终取得胜利,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从他性格分析,是一个能屈能伸,心胸阔达之人,本身就是出身普通农家,一无所有,后来通过一步步努力最终夺取天下,这与他的经历和知人善用密切相关。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西楚霸王项羽,相比刘邦,项羽出身的背景,无论从名望和实际都要强于刘邦好几倍,祖上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其勇武过人,举世无双,社会名声非常大。从小就跟从叔父在战斗中成长,非常熟悉军事理论和战术指挥,后来其叔父阵亡后,便一人率领江东子弟兵破章邯,屠咸阳,杀王子婴,火烧阿房宫,封西楚霸王,其领地和声望达到了人生最高峰。但项羽此人虽勇武过人,但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对待军士虽关怀备至,但却有功无赏,将胜利分封给其他军阀和自己!其亚父范增的建议弃之不用,甚至后来还怀疑范增跟刘邦合谋。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失去了绞杀刘邦的大好时机。后来围于垓下,兵心丧乱,斗志已经消亡,曾经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还,再无脸面见江东父老。其实当时的天下形式已经稳定,所有诸侯都朝向刘邦那里,回去江东重整军马,也只是强弩之末。遂自刎于乌江,宁死不降,所以说项羽是一个猛将,但绝不是一个好的统帅,这点是无法与刘邦相提并论的。项羽这次失败是人生中败的最惨的失败,所以只能一起以谢天下。
上一篇:80后和90后在思想成熟的道路上是给自己如何定位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