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四岁让梨的孔融因为不孝被杀,对此你怎么看?难道他真的不孝吗?
不孝,儒家,刘备四岁让梨的孔融因为不孝被杀,对此你怎么看?难道他真的不孝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是,问题又来了,曹操为何要灭孔融的族呢?
因为两个人的政见不合,一开始,曹操和孔融一起服侍汉献帝。他们都是汉臣,所以孔融和曹操相处的还是很好的。
两个人辅佐曹操的时候,孔融为曹操推荐过很多人才。
但是,随着曹操势力越来越大,追随他的人才越来越多。曹操就开始膨胀起来了,渐渐地,他就有了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的态度。
对于曹操这种目中无主的态度,孔融很是看不起。所以,他就写文章,大骂曹操是奸臣,有不二之心。
要知道当时孔融是天下名仕,有很大的号召力。他这一骂曹操,曹操岂不是被弄的世人皆知,自己就是个奸雄了吗?
那时候曹操正好要去讨伐刘表,他不能落个不好的名声。
所以,只好让孔融闭嘴了。
孔融的嘴可不是那么好闭的。若是想让他闭嘴,也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把他给杀掉。
但是,杀掉孔融必须要有理由呀。
为了恶心孔融,他就找了一个孔融不孝的罪名,把孔融给杀了。
据说,曹操派人去抓孔融的儿女的时候,他那几岁的儿子和女儿正在下棋。
邻居告诉他们,你们赶紧跑吧,曹操派人来抓你们了。
这时候孔融的孩子还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下棋,并且说的,覆巢之下,岂有安卵?随后他们被抓走,一起杀了头。
孔融怎么可能会不孝,他说那样的话,估计也是发发牢骚,妈妈娘。没成想就是自己说过的话被曹操给用上了,然后无缘无故的丢了性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融让梨”指他小时候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德。让梨的孔融因为不孝被杀,这件事分两方面说。
内因:让梨就一定会成为圣人吗?不是。
孔融让梨并不一定就说明了小孔融就一定会成长为一个温良恭谦、德才兼备的人。
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证明小孩子知道怎么取悦大人。小孔融可能想选大苹果的,但他懂得选小的更能赢得大人的欢心,从而违背自己原意选了小苹果,少吃一口,无论是兄长还是父母都更加青睐他。让梨,更可能是一种人心惟危的伪装。也恰好证明了长大后的孔融以圣人之后自居,狂妄自大,处处出言不逊,口言无忌。最终落下把柄,被曹操所杀。
外因:不孝被杀,是曹操看不惯他装逼,找个污名陷害孔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孔融坚持汉室正统,鄙视曹操的宦官老爹出身和唯我独尊的奸相作风。老是讽刺顶撞他。多次得罪曹操。
孔融为政能力差,又趋炎附势。平日里故作惊人之语。公然宣称孩子是父亲宣淫的附属品,母亲只是孩子的容器而已,等大逆不道的话。被人举报。曹操抓住了他的这个把柄,坐实了他不孝的罪名。也刚好拿他开刀,杀一儆百,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样一班没软用的汉臣就不敢唧唧歪歪了。
以不孝入罪。
曹操把孔融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彻底抹杀了孔融家族非议翻身的机会。打击了以正统自居的汉室江山。为后续曹家称魏打下了个小小的伏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融被杀有多个层面的原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至于孝顺与否,只是找个借口而已,并不重要。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说的就是他这种情况。
首先是孔融出身世家大族,在东汉这种世家首先是指有经学传统的家族,而不是说世代为官就算是世家了。孔融是孔子后裔,又少年成名,早早得到杨修的父亲杨彪的品题,所以早早就名满海内了。
曹操虽然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曹嵩曾任太尉,但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所以在当时人眼里,曹操虽然出身高官家庭,但是世家大族仍然是看不起他的,把他视为政治暴发户出身。这也就是所谓的曹操身负世俗之讥的意思。
曹操早期还未剪灭群雄的时候,对世家大族和清流总体上还是比较容忍的,一方面是因为他还要收买人心,不能杀孔融这种海内名士,甚至连清流祢衡对他的百般刺讥也只能容忍,最后把他送给刘表,让刘表去收拾,他自己也不愿意动手。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曹操在当时诸侯争霸的战争中该没有取得绝对优势,他控制区域内的世家大族仍然在观网风向,对他还没有完全心服口服,所以他不但对孔融这种士族领袖加以容忍,而且必须遵礼有加。
孔融在当时名气大到了什么程度呢?董卓专政的时候,他就经常嘲讽董卓,但董卓也没有对孔融下杀手,而是把他派去担任北海相,北海当时黄巾军仍然比较猖獗,董卓这就是想投之死地,借刀杀人,也不肯自己动手。因为他同样需要笼络世家大族。
孔融担任北海相之后,虽然也做了很多努力,但他显然不是经济之才,所以黄巾军打过来的时候,他也打不过,很快就被包围了。他没有能力解围,只能派手下的太史慈向附近的刘备求援。而刘备得到孔融的求援消息后,第一反应是非常高兴的说,孔融居然知道我刘备?!
孔融和曹操的另一个区别是,孔融虽然有很多奇谈怪论乃至歪理邪说,但他大体上仍然是一个儒家信徒,而曹操身上来的更多的则是法家。虽然曹操也懂儒家,但基本上是外儒而内法,在为人处事的方式上更接近法家。
曹操也把孔融视为并没有什么实际能力的清谈名士而已,表面上尊重,实际上是看不起的。这个刘备后来攻占益州之后对待许靖的态度其实也是一样的,即便是看不起,也仍然要待以高官厚禄。但孔融并不知趣,反而经常当面让曹操难堪。
孔融和曹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曹操把汉献帝迎奉许都之后,虽然孔融也在曹操控制下的汉朝朝廷做官,但孔融自视为汉朝的臣子,而不是曹操的部属。尤其是曹操越来越把汉朝朝廷不放在眼里之后,孔融对他也越来越不满。
变化发生在曹操彻底消灭袁绍势力之后。袁绍在当时其实是最得世家大族信任的势力,即便是有些人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内生活乃至做官,他们内心也仍然把袁绍视为更能代表士族利益的政治势力。所以,当袁绍还在的时候,曹操对这些人都还是容忍的,而当袁绍也被消灭之后,曹操成为最大的政治集团,当然也就无需再继续容忍这些人了。
上一篇:为什么一些影视作品会表现富贵子女留恋“贱民”生活的内容?这不低俗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