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四岁让梨的孔融因为不孝被杀,对此你怎么看?难道他真的不孝吗?
不孝,儒家,刘备四岁让梨的孔融因为不孝被杀,对此你怎么看?难道他真的不孝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公元196年,曹操听从毛玠的建议,迎接已经自长安逃至洛阳的汉帝刘协,迁都许昌。许昌成为了全国的政治中心,吸引了天下大批人才投奔,曹操实力得以进一步大幅度增强。曹操还利用与刘备的联盟关系,借助汉帝的诏令,把孔融、陈登、陈群等刘备的朋友从刘备身边一一调离,先后调到外地担任郡守、刺史,其中把孔融升任青州刺史,既削弱了刘备的力量,又为自己拉拢人心,企图将孔融等人收归己用。
但是,孔融鄙视曹操的人品,对曹操滥杀无辜、屠城屠俘、凌驾于汉帝刘协之上非常不满;并且,孔融警惕性特别强,很早就看出了曹操企图代汉的野心。孔融后来被调到许都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开始变着法子讥讽、嘲弄曹操,多次违背曹操的意愿,甚至公然成功营救拥汉派的代表人物――汉末重臣杨彪(杨修之父)。
公元199年初,刘备与曹操联手击灭吕布、夺回徐州,随即进入汉帝刘协所在的许都;在曹营期间,目睹曹操做事冷酷无情、对人残忍好杀、对汉帝刘协飞扬跋扈,刘备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赶紧于次年春,以阻截袁术为名,带着关羽、张飞匆忙逃离步步惊心的虎穴曹营,不久杀掉曹操的亲信、徐州刺史车胄,重新接管徐州。同年夏天,刘备在曹操亲率大军攻来之时逃离徐州,投奔袁绍。此前,因曹操实力大增,并且掌控着汉帝刘协,奉天子以讨不臣,不仅不再听从袁绍调遣,还时常让汉帝刘协下诏斥责袁绍,而袁绍不得不经常上表谢罪、辩解,非常被动,并且对曹操欺凌汉帝刘协的行为非常不满。双方关系日趋恶化,逐渐走向决裂。
公元200年春,袁绍统帅大军进至官渡地区,意图迫使曹操将汉帝刘协送往邺城,即迁都至邺城,而曹操不愿意屈服,于是出兵对抗。经过几次小的战斗后,双方对峙。经许攸献计,曹操夜袭乌巢,破坏掉袁军粮草。袁绍面临缺粮困境,匆忙逃回冀州,大军崩溃,降于曹操。随后,降卒及民夫总计十多万人被诬以“伪降”,遭到曹军坑杀。两年后袁绍郁闷而死。官渡之战后,曹操用时七年,逐渐肃清袁绍残余势力,控制了整个北方。
孔融没能离开曹营,一直留在许都,与意图篡汉的曹操对抗。
孔融固然没有能够与曹操对抗的实力,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不仅不接受曹操的拉拢,对曹操授予自己高官厚禄毫不领情,而且刚直不阿,不畏强权,不惧身死,一再反对曹操。 这让曹操对其恨之入骨,一直想除之而后快 ,不过由于担心孔融的巨大影响力 ,一直没敢动手。
但是,当孔融于公元208年提出“距都城千里之内不得封侯”的建议时,曹操着急了。这个建议一旦得到荀彧、程昱、崔琰、毛玠等人以及孔融粉丝的支持,将严重阻碍曹操称公称王以逐渐篡汉的计划。于是,曹操立即指使手下亲信诬陷、弹劾孔融,制造借口,不管不顾地干掉了时年五十五岁的孔融,算是除掉了一个“眼中钉”。
事后,曹操还利用强权给孔融安上了“不忠不孝”等罪名,用以彻底摸黑孔融。 孔融的一对小儿女也一并被曹操杀害,可见曹操对孔融怨恨之深。
当然,曹操急不可耐地除掉孔融,也为后来的曹魏政权留下了巨大的政治隐患,造成了严重后果。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
孔融一家人都具有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风骨;“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句成语,就来源于孔融小儿女从容赴死这件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融这个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合群,侍才傲物,目中无人根本没有把自己的老板(曹操)放在眼里。比如曹操征讨乌桓时,他讥讽曹此举是大炮打蚊子。 做为老板,曹操的政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想你孔融处处和我作对,我虽有爱才之心怎能让一个不肯依附我的來羞辱我,难道你忘了我的座佑名“宁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吗?
孔融为代表的东汉士大夫阶层,却非常反对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他们认为曹操是二层,是做了对于汉朝不利的事儿,甚至他们直接就认为曹操是在篡位,所以对曹操的政策大加鞭挞 孔融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公知 主宰着整个天下的舆论风向,影响力无与伦比 他与曹操作对 影响力无与伦比曹操就什么事儿也办不成
孔融让梨却不让操,终被杀。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杀一儆百 这才是曹操杀孔融的主要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后世一些史家认为,假如没有赤壁之败,曹操非常有可能在生时就会取代汉朝,因南征时曹操掌控的东汉朝廷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把凉州马腾迁到邺郡方便看管,另一件大事是重置丞相,行霸府政治路线,相府成为国家实际权力中心。又杀害了朝中的反对派领袖人物、忠于原汉室的名儒大儒孔融。他四岁让梨的事出自后汉书李贤作注时引用的《融家传》,证明其人从小聪慧,深谙儒家名教。而曹操之杀孔融,也是从名教切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达到偷梁换柱,推倒汉朝统治基石改成曹家权威的目的。
孔融是儒家先圣孔子的后代,也是名士代表,而名士与世家豪族却是曹操的眼中钉,死对头,曹操在兖州时,就曾一怒之下杀死大名士边让,激起州郡的大反弹,陈宫与张邈合谋,迎吕布入主兖州,发生一场差点让曹操无家可归的大乱事,但曹操既欲掌大权,他的出身不为当时上层社会所认同,只能另行蹊径,对东汉一些积习进行改革的同时,引进可以无德无行的寒门士人对抗服膺儒家名教的世家大族,从而形成自己的势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边让之后杀的名士还有许攸、张邈,与孔融同年被杀的还有娄圭、后来有崔琰杨修周不疑等,打击异己可谓不遗余力。
而孔融的出身和才学,恰好是曹操政治上无法回避的拌脚石,在羽翼未丰时曹操可以容忍他,到一定时候自无须再忍。孔融少有才名,声名远扬,在献帝时任北海相,为黄巾所围,命太史慈请驻在平原的刘备解围,又劝刘备接受陶谦让出的徐州,与曹操的死敌交好,这是受忌的一因。(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孔融初进仕途,是因为杨彪之父司徒杨赐的征召,在曹操把献帝迎入许昌,欲借袁术称号的事牵扯与其有姻亲关系的汉朝大元佬杨彪,孔融力行谏阻,曹操假说是皇帝的主意,孔融不依不饶说,正如周代时,辅政的周公旦借托年幼的成王意旨杀了召公,这件事周公可以说他不知道或没有关连吗?曹操不得已,只得放了杨彪。
上一篇:为什么一些影视作品会表现富贵子女留恋“贱民”生活的内容?这不低俗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