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四岁让梨的孔融因为不孝被杀,对此你怎么看?难道他真的不孝吗?
不孝,儒家,刘备四岁让梨的孔融因为不孝被杀,对此你怎么看?难道他真的不孝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推测,纯属娱乐。
每提起曹操,就会想起电视上讲曹操的用人选官方法。他前面汉朝的用人制度,主要是地方推举人才,这个制度有弊端,就是地方势力宗族会互相推荐,最后只是有利于地方宗族势力,而国家受损。曹操在这个基础上给自己多加了一个权利,就是则人而用的权利,直接削弱了地方宗族势力的影响,想必地方宗族势力也是颇有微词,后来司马昭篡位时恢复了从前的制度,地方才会支持他的。
孔融让梨,的确是值得表扬的一个好事情,但是用来记录在书籍当中供人学习,就有点小题大做了。能让一个四岁小孩登上史书,想必孩子家里也不是泛泛之辈,家里人的做法和前两年的“五道杠”也没什么区别,往孩子名声上耍漆而已。据说孔融长大后开始不尊重女性,说过一些于母不敬的话,在当时那个社会里是不是个案,我没考证过。而当他所在的这个家族开始公开反对曹操的制度,而曹操也需要一个个案来杀鸡儆猴时,名声远扬的坏处就体现出来了,人要为说过的话负责,家族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杀你杀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往我们把失败改革给人们……现在人们把成功的一切改革给人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啥曹操要杀孔融?因为孔融的确触犯了汉朝普遍认可的道德底线孝道,汉朝官员实行推举制度。地方士绅和官员有推举秀才和孝廉的责任,秀才和孝廉是国家官员的来源。以孝道治国的汉朝,反对孝道是绝对的大逆不道,孔融公然鼓吹父母无恩于子女,子女没必要报恩父母,这显然是找死的节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说我不懂历史,但是我觉得易中天对这事儿讲的比较透彻了,不用我去多废话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融让梨的孔融是一个人越活越糊涂的范例。按理说,孔融这样乖巧的孩子,顺利成长为一代贤达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历史就是如此弄人,终以“不孝”之名为曹操所杀。
东汉末年是群雄蜂拥而至的大时代,需要的是大开大合的英雄气度。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包括怀古的诗词歌赋,我们都能体会到那种横槊赋诗惊涛拍岸的雄浑气息。袁绍袁术之心胸狭隘,吕布之首鼠两端,关羽之英雄气短,诸葛亮之气度非凡。相形之下,孔融让梨的格局还是太小,没有脱出扭捏作态的血缘关系,远逊于桃园结义这样与天下休戚的史诗情怀。
曹操应该是痛恨欺世盗名的三国古惑仔。有文治有武功,有文采,还有幽默感和良好的心态。割发代首,望梅止渴,义结关羽,不怕他哭只怕他笑,不称帝,何其汪洋恣肆的人生!孔融这样的名士,活在祖荫之下,徒有清高的虚名,平时呈口舌之快,卖弄一点小聪明的下属,曹操简直是想杀都杀不完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融和祢衡这两个互相推荐的好朋友,是典型的品德才能与名声不符的例子。
真实的孔融个人品德特烂,个人能力也特烂,推荐的人也特烂。不孝言论还只是一点,他错的地方多了去了。
首先能力不行,治理的地方,治理的一个比一个烂,最后都是跑路的结局。
接着嘴臭,曹操收留了他,他还隔三差五找帮人骂曹操一顿,凸现自己的清高。
最恶心的是,这家伙做人没底线,虚伪至极。别人来打他,武将请他蹬城鼓舞士气,他抱本书在那里看,不去,有失君子之风;打到城下了,将领请他蹬城鼓舞士气,他抱本书,头也不抬,还是一句不去,有失君子之风,君子当临危不乱;城快破了,将领再请他鼓舞士气,带头死守或弃城出逃保存实力,他抱本书,骂了将领一顿,表示不去前线死守,也不出逃,君子当临危不乱,然后继续低头看书,满心无语的将领刚告辞,他就打扮成农民溜了。。。。。。
上一篇:为什么一些影视作品会表现富贵子女留恋“贱民”生活的内容?这不低俗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