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四岁让梨的孔融因为不孝被杀,对此你怎么看?难道他真的不孝吗?
不孝,儒家,刘备四岁让梨的孔融因为不孝被杀,对此你怎么看?难道他真的不孝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时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赞许。
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曹操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先来看看曹操亲自宣布的孔融罪状究竟是什么:
“太中大夫孔融既伏其罪矣,然世人之采其虚名,失于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此州人说平原祢衡受传融论,以为父母与人无亲,譬若缶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遭饥馑,而父不肖,宁赡活余人。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理,虽肆市朝,犹恨其晚。更以此事列上,宣示诸军将军将校掾属,皆使闻见”(《三国志.魏志.崔琰传》,裴松之注引东晋孙盛《魏氏春秋》)
《后汉书.孔融传》则说,曹操本就憎恶孔融,郗虑又加以怂恿,于是让自己的幕僚路粹出面上奏汉献帝,弹劾孔融以下大罪:
“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
概括路粹版孔融罪状总共五条:“有野心想当皇帝”、“和孙权一起胡言乱语”、“在朝做官不成体统”、"不孝“、”结交狐朋狗友“,这五条中的四条要么捕风捉影,要么牵强附会,大约曹操也觉得很难借此发作,唯独”不孝“一条孔融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而且很多人都读过,而汉朝号称”以孝制天下“,选拔人才的正途是”举孝廉“,所有皇帝的谥号都要在前面加一个”孝“字,拿”孝“做文章别人纵使不满也无话可说。
孔融说父母生孩子是情欲爆发的结果,并不是主观上要对子女有恩,主张荒年时如果父母为人不好,子女不妨先救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这些都是对人伦、道德的一些个人探讨,不一定都对,但也不失为一家之见,他这番讲话也并未反对“孝”,或者主张“不孝”。曹操自己在“求贤令”中也曾说“举贤不避细故”,主张不要对人才求全责备,之所以在孔融问题上小题大做,甚至不惜置其全家于死地,说到底是对孔融屡屡在政治上和他唱反调、明显表露出对汉室的忠诚和对他意图建立专权的批评(谈不上反对,真反对就不做这个官了)感到芒刺在背,希望借严厉处分孔融这个名人立威,震慑其他潜在反对者,如此而已。正因为牵强附会,小题大做,他的世子曹丕都觉得不妥,但又不便公开立异,就千方百计搜集孔融遗作,还在曹操死后释放并平反了唯一在孔融被处死后公开哭泣的脂习,曹丕留下的文字不多,却能找到好几处公开赞扬孔融的文字,今天我们还能读到孔融一些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和曹丕的保留态度有关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曹操对孔融“不孝”的指控是吹毛求疵和借题发挥,而用如此严刑峻法惩罚孔融所谓的“不孝”,更是一种蛮横残暴的做法。
顺便说,孔融文章虽好,政治能力和头脑却差到极点,陈炜在他儿时那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实在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貌似有个陈姓长辈在孔融年幼时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一般被说这句话,结局都不好,伤仲永典故大家耳熟能详,放在此处说孔融也恰如其分。至于曹操为何杀孔融,归根结底还是孔融不和他胃口,不听他话,阶级不同。
杀他不过是借题发挥,杀鸡儆猴,最终是政治斗争延续,这斗争,和孔融言行无关,和孔融出生背景和身份影响力有关。至于这样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国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
那么孔融被杀其实不过是几件事微导火索,最后老曹找理由杀他而已。
第一件事:抓孔融以前言论做文章,指责他意图谋反。
“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
卯金刀是刘,何必卯金刀,就是何必姓刘做皇帝,这话,谁都做得,但谁也不会说,曹操不正在做吗?各地诸侯也做,但谁说了?袁术说了,最后死了。你个小小北海太守,居然说这样话,问题就严重了。可这话真有其事吗?也许莫须有或者被篡改也说不定,因为找证据的是曹操的人郗虑。
第二件事:孔融祢衡互相吹捧,口出大逆不道之言。
汉朝是以孝治天下朝代,孝顺大过天,孝文帝,孝武帝,每个皇帝前面都有孝字,而孔融居然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公然说亲情孝顺不过情欲附带品,而成品就是孩子。这话在现在来说都是不道德的,何况以孝治国的汉代。
第三件事:和孙权暗通款曲。
第四件事:结交狐朋狗友比如祢衡。
貌似主要的就这么多,至于其他所谓举止放荡,为人轻浮啊,那就是常态啊。所谓魏晋风骨就如此啊,以轻狂放荡,行事荒唐为荣,而这被扭曲荣耀根源不过是让文人闭嘴。
这个闭嘴才是问题关键。
嘴巴是好东西,所以西方一直强调言论自由。这就是孔融被杀根本,那就是嘴太大,话太多。而他又是当时有名望的”名士“有着一群铁粉,那就破坏力更大。
孔融一开始还和曹操关系不错,只是曹操后来越来越不守规矩,越来越不尊重汉献帝他们的矛盾才出现。
孔融被杀时间也有研究,孔融死于208年9月,那时候也是赤壁之战关键时刻,208年七月曹军南下,荆州投降,208年9月曹军兵临新野,之后就是拉锯战。而孔融什么时候死的,明确记载是208年9月26日。也就是曹操在新野准备和孙刘联军决战前。那这事情,就可看出,是曹操为内部稳定,而做的杀鸡儆猴之举。
杀孔融这鸡让所有反对派都看看反对下场,最后安心决战,这就是曹操心思。
上一篇:为什么一些影视作品会表现富贵子女留恋“贱民”生活的内容?这不低俗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