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孩子,习惯,家长怎么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良好的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小学生该如何养成良好习惯呢?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培养。
一、培养孩子时间观念
1、坚持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体成长,而且会让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
2、学会安排时间,做事有规划、不拖延
小学生会有各种任务,比如作业、手工、跳绳等。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根据任务的繁简一起制定完成任务的时间。
比如:
语文作业用20分钟完成
数学作业用15分钟完成
手抄报用20分钟完成
给孩子限制时间的好处就是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从而有一种紧迫感,而紧迫感会促使孩子高度聚焦精力在自己的任务上。
这样做无疑会提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为了及时完成任务会不自觉地改掉一些小动作 ,从而做事利落,不拖延。
此时 ,家长的认同和鼓励是孩子学会和时间赛跑的动力。
二、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1、独立整理书包
家长一定要从一年级就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因为他们已经具备这种能力。
2、独立记作业
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布置作业一般会发布在班级群里。但是老师会慢慢地让孩子学习记作业,不再在群里发布。
有些家长可能不理解老师这种做法,担心孩子记不好作业。其实家长不用多虑,老师就是用这种办法来迫使孩子学会记作业,因为这是他们的任务,而且他们也具备了这个能力。
3、独立完成作业
孩子刚上一年级写作业的时候,很多家长是陪在身边的,一方面是担心孩子对作业不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指导孩子把作业写正确。
在前期这种做法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个时期不要太长,否则会给孩子形成一种假象,写作业的时候必须要有人陪着他才行。
父母在一两个星期后就可以放手,最多陪一个月,否则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作业毕竟是孩子的个人任务,家长只有及时的放手让能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孩子从小就是被父母呵护照顾的对象,他们理直气壮地享用着家人对他们的好。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一定要分配给他们一些家务任务,让他们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任务一旦分配好,父母就要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并让孩子慢慢形成习惯。
家庭任务的完成会让孩子找到家庭存在感,而存在感又可以让孩子增加责任感,拥有责任感的孩子,会更加地爱父母,爱自己,爱生活。
四、培养孩子规则意识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规则,规则的制定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的有秩序、更加美好,因此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要去遵守。
孩子天真烂漫,自由自在,他们的是非观、界限感是模糊的,他们能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规则,就靠父母的正确引导。
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长,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看到规则,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不好的习惯可以拖累一个人。
家长一定要在孩子12岁以前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在12岁以后就很难再改变。
最后我强调一点,如果希望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
因为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最大的,只有家长做的好,孩子才可能做得好。
以上共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首先要尊重长辈、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养成懂礼貌的习惯。
2.爱社会、爱集体,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3.当犯错误时,要敢于承认错误,下次要改,这样才能进步。
4.要有原则性,要克制自己绝不犯原则性错误。
5.要开拓自己对知识的兴趣,使知识面尽可能的广。一旦激发出对知识的兴趣,就有了对学习的热情,学习也就轻松愉快了。
6.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
7.交朋友要慎重,多交有良好行为的朋友,这对自己有帮助和触动。
8.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从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9..多到大自然里走走,体会大自然的美丽。这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10.多运动,从小有个好身体。爱运动的人,很少有得忧郁症的。
11.多和父母交流,相互尊重,家庭要民主。这样家长才能更多的了解自己,当自己有困难时,就能及时得到家长的帮助和支持。
12.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把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先预习以下,让他们把不懂的、有问题的写下来。这样,第二天听课时,效率就会高。听完老师课后,要还有不明白的,就能及时提问、解决了。
作业一定要及时完成。这不仅可以检验孩子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还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有时感到似乎都理解、掌握了,但一合上书或一考试,就做不出来了。说明,巩固程度还不够,所以一定要多做练习。
13.晚上保证足够的睡眠,学习时才会注意力集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首先里良好的习惯分为很多种,比如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大方向来分,总体可以分为生活方面、学习方面、做人方面、交往方面。而每个大方向又细分了很多种习惯,这诸多习惯的培养并不是孩子自己就能培养的,而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
一种习惯、一种能力或一种品质,往往要经过几个年级通过不同的方面来培养,因此家长可以通读某一方面的内容(想培养哪方面就可以找哪方面的读物),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培养孩子时会更有针对性。
需要注意的是家庭教育的成败,取决于许多因素,但重要的是家长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家长掌握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以及家长的榜样作用等。
当然,家长具备了这些理论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理论再高明,如果束之高阁,也是没有用处的,因此,关键的是家长在这方面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实际行动起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