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孩子,习惯,家长怎么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开始肯定是要依靠父母的,这也是父母的责任,毕竟孩子还小,自制力差。
父母要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父母要以身作则!
像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孩子一上小学就要提醒孩子,当然不是唠叨,还要动脑筋帮助孩子战胜惰性!
像不让孩子看电视,自己当然不能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良好习惯,吃饭睡觉从来不矫情,该吃吃,该睡就睡,也不用大人陪或者哄,长大了读书时早上见光就起床,早睡早起,从不要催,不管严寒酷暑,我家的孩子真的没觉得什么就已经长大了!现在都高一和六年级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您的“好习惯”范围有点广,不知道您有没有是特指哪种“习惯”。
孩子的习惯养成最容易受到生活环境中的人物影响,这个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家长以身作则,因为这是最轻松的教育方式,也是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
有一些习惯是孩子自己养成的,很多时候只是他自己感觉这样舒服,多做几次就慢慢习以为常了。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先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孩子在最开始做的时候就会想到:这样做是对的吗?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再去执行。
作为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养成某种现在没有的习惯,可以通过表达意图-让孩子从心里接受-制定计划-完成奖励这几个步骤去实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恩邀请!
提这个问题的朋友,往往会对孩子的习惯培养存在困惑。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个体,如果单拿自己孩子的案例或者成功者的案例来讲解,很难帮助到提问的人,带来羡慕,真正做起来却很难。
如果你是一个宝爸宝妈,是不是经常会给孩子说:要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决定好人生。有的孩子会按照你的意思办,养成好习惯,但总是存在另一部分孩子,并无法如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大概存在以下三点原因:
1、个体意愿。每个孩子的内心存在着初期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行为的判断。这种个体意愿,促使他们潜意识接受哪些行为或者拒绝哪些行为。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是很简单的一个习惯,有的孩子很容易做到,但对于某些孩子却千方百计的拒绝。这就是他内心的个人意愿在起作用。
2、能力恐慌。昨天和好友探讨一个亲子问题,一个孩子的妹妹摔倒了,妈妈为了促进兄妹两的感情,对哥哥说:你去安慰一下妹妹吧!哥哥立刻拒绝。有一天,哥哥把仅有一个糖果让给了妹妹,妈妈看到很开心,说:你可以让糖果给妹妹,那么妹妹不开心的时候,你也可以安慰她吧!谁知哥哥一撅小嘴说:我才不呢!其实哥哥对妹妹的感情一直都在,只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安慰妹妹的能力,才去拒绝。如果就此认定他不是好哥哥,真是冤枉他啦!好习惯也一样,如果孩子觉着自己没有能力做到,必然会拒绝,强制他去养成习惯只会徒劳。
3、意志力储备。习惯最难的是坚持。可能孩子在此时做到了,但不久又会回到坏习惯。为什么呢?要求太高的好习惯,只能慢慢消耗孩子的意志力,而坚持做一件事情的基础就是意志力。
那么,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方式是从微习惯入手。何为微习惯?微习惯就是小到不消耗孩子意志力的习惯。比方说,比平常早起5分钟,明天跑步500米,每天洗一双袜子等等。别看这些事情小,一旦成为孩子们的微习惯,他们会不断的拓展成真正的好习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的校规校纪以及班规班纪都可以很好的来,束缚小学生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能够让小学生改掉很多不好的习惯。在教师层面来看,教师应该给小学生制定明确的规则,比如写作业不许抄袭。教师呢,有很好的向师作用,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小学生,让小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时机,谈谈我自己的做法:
1. 目标明确,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良好行为,父母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找合适的实机,跟孩子讨论其必要性。这样的亲子交流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有了一场深入的探讨,孩子就相当于做了良好的心理建设,知道做这个事情的价值所在,在实践时会降低抵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