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写作文像流水账,怎么改善呢?
孩子,流水账,自己的孩子写作文像流水账,怎么改善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年级小学生的流水账作文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辅导才能先“凑够字数”?
四年级小学生作文的第一要务,必得是先实现“45分钟写出300字的目标”。第二要务才是在轻松实现此目标之后,再想方设法让这300字一点点向“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作文课标靠近。
家长求助:四年级学生如何进行写作?如何写得更好?我家孩子特别发愁作文,作文本里每一篇都是流水账,几乎要成为班上的反面典型了。因为太头疼作文,现在连最喜欢的语文课都上得不高兴了,我该怎么办?
答:谢谢您的邀请,很乐意为您答疑解惑。从您的求助问题来作初步判断,您家孩子愁作文、愁语文,估摸着跟家长的态度有较大关系——“如何进行写作?如何写得更好?”真心话,您这标准太高了,这哪里是对一个初学母语正在奠定基础、懵懂在摸入门阶段的小学生四年级的要求?“如何进行写作”及“如何写得更好”对学生而言是第三、第四学段的写作目标,对社会职业人而言几乎是终生目标。而对一个“作文老大难”的四年级小学生来说,最迫切、最合乎学情的第一重要事,只能是解决“字数”问题。
1、字数是四年级小学生作文第一要务:即“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300字的习作”
“四年级学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300字的习作。”——这是第二学段语文教学之写作目标的明确要求。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300字的习作”,家长们别小看这个目标。脑袋里“装进了”东西,心里头“联想了”东西,手里头才有可能在45分钟之内写出“300字”。
四年级小学生作文的第一要务,必得是先实现“45分钟写出300字的目标”。
第二要务才是在轻松实现此目标之后,再想方设法让这300字一点点向“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作文课标靠近。
作文之所以让孩子和家长如此头疼,最关键的关键,是因为它不像数学或物理化学科目那样能够精准的量化。但实质上,对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作文而言,是可以将其大致分解成几个小目标一一实现的。比如二年级的“写话”,从最简单的二素句到较为复杂的四素句,就大略地可以等同为一个量化目标。
在二年级“写话”目标实现后,对三四年级孩子的作文训练,就可以通过“看图说话”来进行作文小目标的量化式训练。
一来,“看图说话”的训练是最容易实现的;二来,“看图说话”的训练几乎可以贯穿于从小学、中学、大学的考试作文思维训练及各式品类的文学创作。
如果二年级“看图说话”的目标是说清楚四个要素:谁、在干什么、在哪里干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那么三年级就需要扩充到:那个谁的身上穿戴、脸上表情、体态动作等;那个谁所在的那个地方是什么样子,有山的话山是什么样子,有水的话水是什么样子等等。这主要是训练小孩子的观察能力与简单逻辑能力,比如从头观察到脚、从近观察到远、从高观察到低等,或者反之亦可。
2、“在场感”的第一个前提是:脑袋瓜里会“装进”东西
“在场感”的第一个前提是,脑袋瓜里能“装进”东西。这些东西是如何装进脑袋里的呢?当然是靠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观察、积累与训练。
如何观察?如何积累?如何训练?教导家长与孩子在作文素材方面如何观察、训练、积累的机构和书籍繁若星海,但对大多数家长而言,都是“知道却不能做到”。为何?因为太多样、太繁杂了,所以反倒找不着那个极具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的了,反倒不知道怎么办了——选择性困难几乎是当今“流行病”了,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买一管牙膏都要在同一组货架上成百上千品类之中择其一呢,更何况乎在茫茫知识海洋中打捞出能够针对性治疗自家孩子“作文老大难”的那一剂良药,能不“老大难”么?
建议一个通用的、简便易行且效用较好的方法——提供固定句式,经过反复训练而内化成为孩子自己的语言结构,并最终以内隐逻辑而生成与血肉心灵同频共振的语感,例句如下:
原始句式:“我最喜欢……”
扩充句型一:“我最喜欢()、()、()和()”
扩充句型二:“()、()、()和(),我都喜欢”
扩充句型三:“()我喜欢,()我喜欢,()我也喜欢。”
扩充句型四:“我喜欢()的()、()的(),()的()我也喜欢。”
有必要特别提醒的是:以上提供的句式训练,只是无数种句式中的一个范式而已,旨在为广大家长及小学生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可轻松复制的方法和作文能力训练可借鉴思路。这种方法与思路,反复训练的过程,其对应实质就是孩子母语语感内化的过程,也是母语内在逻辑养成的过程。
有此语感内化与逻辑养成为基,小学生的应用母语的实践观察能力、口头交际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才能够同步配套式成长。
3、“在场感”的第二个前提是:心灵中会“联想”东西
有家长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联想”即想象力放在最未位呢?课堂内外所有教育专业和非教育专业人士都会异口同声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以之彰显想象力无与伦比、神妙无极之魔力,仿佛有了想象力,就可以成科学界、文艺界乃至一切有意识界、无意识界或整个寰宇的主载者——做梦呢吧?!
《西游记》想象力够丰富吧?也不过是“天宫=天上+皇宫”、孙悟空=聪明的猴子+厉害的人类,就连六耳猕猴与孙悟空那一场真假难辨的、火爆热辣的战斗,也不过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和体验的“现实自我”与“意识自我”在自个脑袋里热闹掐架而已,通俗点说就是每个人脑瓜里都有过的“两个小人打架”场景被以“具体的、人的样子”表现出来了而已——是的,没有现实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没有知识积累与材料整合,想象力从何而来?
如果以上的比喻还是太抽象的话,咱再举个更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想修一座小桥,想让河两边阻隔太久的人们能够彼此互联互通、相亲相爱。于是,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一座独一无二的、美丽浪漫的小桥模型在你脑子里生成了(权且忽略你脑子里想象出来的小桥形象照旧得有现实基础这个问题)。接着,砖头水泥到位了,钢筋钢管到位了,资金和施工队也到位了,万事俱备了,就可以开工建桥了吗——问题是:你脑袋里那座无与伦比的小桥,施工队要如何才能够看得见、照着造?你脑袋里想象的桥如何成为现实中行走的桥,这中间差了什么?“表达”而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